今天就来聊聊我琢磨那个莎拉波娃对阿扎伦卡的事儿。看网上老有人提她们,说是什么网坛女王对决,技术心理啥的,挺热闹。
就爱琢磨点实际的。看她们打球那劲头,那真叫一个狠,尤其那喊叫声,感觉整个人都绷紧,每一分都要死磕。我就寻思,这股劲儿能不能用到咱普通人的日常实践里头?
于是我就找个事儿试试。正好那几天手头有个挺磨人的活儿,就是整理一堆乱七八糟的旧文件,分门别类,做标记啥的,看着就头大,一直拖着不想干。我就想,今天我就当自己是莎拉波娃或者阿扎伦卡,把这堆破烂文件当成对手,来一场“对决”。
我先把手机定时,学着比赛那样给自己规定时间。然后坐那儿,深呼吸,心里给自己鼓劲,想着“这把必须拿下”。我还真试着模仿她们那种专注劲儿,眼睛就盯着文件,不看手机,不分心。旁边谁叫我,我都假装听不见,就跟球场上似的,只有我和“对手”。
我开始动手分拣,一张一张地看,速度还挺快。刚开始那会儿,确实感觉有点不一样,好像真有点“比赛”的紧张感。我学着她们那种,遇到难处理的文件,就皱着眉头,嘴里还可能小声嘀咕几句,给自己施加点压力。
- 第一步:清理桌面,把所有文件堆一起,营造“战场”氛围。
- 第二步:设定计时器,比如一个小时内必须搞定多少。
- 第三步:开始分类,模仿那种“杀气腾腾”的专注力。
- 第四步:遇到困难(比如不知道怎么分类的),就想象是关键分,硬着头皮也要做决定。
结果?搞得一塌糊涂。
前半小时还行,后面就完全乱套。心里那股劲儿一过,剩下的就是烦躁。越想快,越出错,本来该放A类的,随手就扔B堆里。而且那种强行绷着的感觉,特别累,比平时干活累多。人家那是训练出来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我这纯粹是瞎模仿,把自己搞得紧张兮兮,效率反而低。
为啥会想起来搞这么一出?也是有原因的。那段时间正好自己瞎折腾一个项目,碰壁,心里有点堵得慌。看电视正好播体育集锦,看到莎拉波娃和阿扎伦卡以前那些比赛片段,什么澳网、美网决赛的,打得是真激烈。特别是看到说莎娃有段时间老拿亚军,肯定憋屈,但还是玩命打。我就突然冒出个念头,是不是我平时做事太松散,缺点她们那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狠劲?
实践完才明白,这完全是两码事。球场上那种高度对抗和压力下的表现,是人家十几年如一日练出来的专业能力。我这临时抱佛脚,学个皮毛,用到整理文件这种事上,根本就是牛头不对马嘴。不但没提高效率,反而把自己搞得身心俱疲。
后来我就老实。看比赛就是看个热闹,欣赏人家运动员的拼搏精神挺但别瞎往自己身上套。干活还得靠谱,一步一个脚印来,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和方法才最重要。瞎学是真不行,浪费时间还搞乱心态。这算是我自己瞎折腾出来的一点小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