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跟大家唠唠我最近捣鼓的一件事儿,也不算啥大事,就是关于我家那小子的涂鸦。这小子,最近特迷画画,逮着纸和笔就不撒手,有时候墙上都给我来几下,气得我够呛,但有时候看看他画的那些玩意儿,又觉得挺有意思。
说真的,我就是把他这当个瞎玩儿。你想,小屁孩一个,画出来的东西,那能叫画吗?线条歪歪扭扭,颜色涂得乱七八糟,啥也不是。我,有时候就忍不住想上去“指导”几句,“你看你这太阳画得不像,应该是圆的,还得有光芒!”或者“这房子怎么是歪的?人怎么比房子还高?”
结果? 每次我一说,他就有点不高兴,要么就不画,要么就跟我犟,“我画的就是这样!”
后来有一次,他拿一张“大作”给我看。好家伙,那纸上,就是一堆蓝色的、黑色的道道,混在一起,啥也看不出来。我当时就习惯性地想开口,话到嘴边又咽下去。我琢磨着,这回我不评价,我先问问。
我就问他:“儿子,你这画的啥呀?给爸爸讲讲呗?”
他立马就兴奋起来,指着那堆乱七八糟的颜色跟我说:“爸爸你看!这是下大雨!哗哗的大雨!把小蚂蚁的家都淹!” 他还指着一个几乎看不清的小黑点,“这就是那只可怜的小蚂蚁!”
我当时就愣住。 我盯着那画看半天,好像真的从那堆颜色里看出倾盆大雨的感觉。是,下大雨的时候,可不就是天昏地暗,一片模糊嘛在他那个小脑袋瓜里,这就是最真实的表达。什么线条,形状,在他眼里可能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那种感觉,那种情绪。
从那次以后,我就开始琢磨。我们大人老是用自己的标准去看孩子的画,觉得画得“像”才是但小孩儿的世界跟我们不一样。他们画画,可能根本就不是为“画得像”,就是想表达自己看到的东西,或者自己心里的想法、故事。
说白,他们拿起笔,就是一种表达的冲动,跟我们说话、写字差不多。你非得让他按照你的规矩来,那不就把他那点儿想法给憋回去?
所以我就改策略。他再拿画给我看,不管画成啥样,我都先不吱声,或者就说:“挺有意思的,给爸爸讲讲你画的故事呗?” 让他自己说。每次他都能给你编出一大套故事来,想象力那叫一个丰富。
我发现,这样一来,他画得更起劲,也更愿意跟我分享。有时候画的东西,虽然还是“不像”,但里头的想法特别棒,特别有创意。这不就是他们这个年纪最宝贵的东西吗?
我觉得,咱们当家长的,有时候真得收起那套“标准答案”。 孩子画画这事儿,尤其小的时候,别老想着“培养”他啥技能,先保护好他那点儿兴趣和表达的欲望。至于画得像不像,那是后面的事儿,甚至可能根本不重要。
让他们瞎画去,画出他们自己心里的那个世界。没准儿,这里头真藏着个“天才小画家”,只是这个“天才”,不一定是我们大人想的那种“天才”。这就是我最近的一点实践心得,跟大家分享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