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捣鼓虎扑这摊子事儿的经历。现在大伙儿都叫它虎扑,但我刚开始玩那会儿,它还叫hoopchina,满满的都是篮球味儿。
一头扎进hoopchina
最早接触这地方,好像还是上学那会儿,具体哪年记不清,反正挺早的。那时候信息没现在这么炸,想找点篮球同好聊聊天,看看深入点的讨论,国内就属hoopchina最对味儿。我就试着打开浏览器,那时候还挺老实的,地址栏里敲的是hoopchina那串字母。
进去之后,界面跟现在肯定不一样,但那股子篮球社区的劲儿,打眼儿一瞅就感觉到。主要就是奔着NBA去的,那会儿天天追比赛,看完就想找地方喷喷,或者看看大神们的分析。
泡在论坛里的日子
一开始就是瞎逛,看帖子,看新闻。后来胆子大点,就尝试着注册个号。过程也简单,填点基本信息,邮箱验证一下,齐活儿。有号,就能回帖,偶尔也壮着胆子发个主题帖,虽然大部分时间都是石沉大海,哈哈。
我主要混迹的地方,一开始就是NBA那几个板块,比如湿乎乎的话题区,还有各个球队的分区。每天必做的事儿就是:
- 打开电脑,点开浏览器收藏夹里的hoopchina。
- 先扫一眼首页头条,看看有啥大事儿发生。
- 然后直奔论坛,点进NBA板块。
- 刷刷最新的帖子,看看JRs(就是论坛里的用户,老哥们都这么自称)在吵哪个球星又被开会,哪个战术又被复盘。
- 看到有意思的帖子就点进去,爬楼看看大家的回复,有时候自己也忍不住敲几句。
- 有比赛的日子,那更是热闹,赛后讨论帖盖楼盖得飞起。
那时候感觉时间过得贼快,一刷就是一两个小时。除看球聊球,有时候也看看装备区,虽然买不起,但看着也眼馋。后来还出个叫“步行街”的板块,那就更热闹,啥话题都有,慢慢地感觉hoopchina不光是篮球,成个综合性的大社区。
从hoopchina到虎扑的变迁
后来不知道具体啥时候,大家慢慢就叫它虎扑,域名也从hoopchina变成hupu。感觉这个变化也挺自然的,毕竟内容越来越丰富,光一个“hoop”(篮圈)可能也包不住。“虎扑”这名儿,听着也挺有劲儿。
这些年下来,眼看着它界面改版好几次,App也越来越方便。内容也多,不光篮球,足球、电竞、汽车、数码啥都有。虽然有时候觉得信息太杂,不像最早那么纯粹,但每天上去刷一刷,看看JRs的帖子,已经成习惯。
感觉虎扑这地方,就像个老朋友,虽然它变挺多,但你总能在上面找到点熟悉的感觉,找到点乐子。尤其对我们这些老球迷来说,这地方承载不少回忆。
为啥这么熟悉?
要说为啥对这地方这么熟,也没啥特别的。就是当年上大学那会儿,课不多,人也闲,精力旺盛没处使。那时候智能手机还不普及,主要娱乐就是电脑。篮球又是我的心头hoopchina自然就成我的精神角落。几乎天天都泡在上面,看帖、回帖、跟人辩论,有时候为一个球星的历史地位能跟人争一晚上。
毕业工作之后,虽然没那么多时间,但习惯还是保留下来。午休、下班路上、晚上睡觉前,总会习惯性地打开虎扑App刷一刷,看看今天又发生啥新鲜事,JRs又在整什么活儿。就这么一直用下来,十几年,能不熟嘛
从hoopchina到虎扑,我算是全程跟下来。算不上啥深度玩家,就是个普通用户,一个老球迷。对我来说,它不只是个网站或者App,更像是一个伴随我青春和成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