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沙子,这玩意儿我们工地上或者自己家装修啥的,都离不开。我也没多想,不就是沙子嘛黄黄的,一粒一粒的。直到有一次,我自个儿琢磨着在家砌个小花坛,去建材市场买沙子,发现有好几种,价格还不太一样,这就勾起我的好奇心。
我就蹲在那儿,伸手抓几把不同的沙子感受。有的摸起来,感觉颗粒比较圆润,手感挺顺滑的;有的,就感觉有点硌手,颗粒看着有棱有角的。卖沙子的老板看我一脸懵,就跟我唠嗑,说:“你这抓的是天然砂,那是机制砂。”
“天然砂?” 我当时就问,这名字听着挺“原生”的。老板点点头,说:“对,就是河里捞的,或者山里风化形成的,老天爷自己造的。”
我琢磨天然砂是咋来的
听他这么一说,我回来之后就特别留意一下。你想,河边、湖边那些沙滩上的沙子,是不是都挺细挺软的?这就是长时间被水冲刷、打磨的结果。石头在大自然里,风吹日晒雨淋,慢慢碎裂,然后被水流带着跑,一路磕磕碰碰,那些尖锐的角就被磨掉,沉积下来,就成我们说的天然砂。这过程,想想就得多少年,纯粹是水滴石穿的功夫。
- 河砂:就是河道里的沙子,这是最常见的,也是以前用的最多的。水流作用最明显,颗粒通常比较圆滑。
 - 湖砂:跟河砂类似,就是湖泊里的。
 - 山砂:就是山上岩石风化形成的,可能棱角会稍微多一点,含泥量也可能大些。
 - 海砂:海边的沙子。这个得特别注意,里面盐分大,还有些贝壳啥的,直接用在建筑上(特别是钢筋混凝土)会腐蚀钢筋,一般得经过处理才能用,不然就是豆腐渣工程。我们这边基本不让用。
 
我理解的天然砂,关键点就在于“天然”两个字。它是大自然的作品,是经过漫长时间形成的,特点就是颗粒相对圆润一些(当然也有粗细之分),是岩石自然破碎、搬运、沉积的结果。
为啥现在好像听得少?
琢磨明白天然砂是我就又想到一个问题:为啥现在工地上好像用那种带棱角的“机制砂”越来越多?
这事儿也挺好理解的。你想想,天然砂是有限的,河道就那么宽,湖泊就那么大,山也总有挖完的时候。而且以前那种随便挖沙子的搞法,对环境破坏太大,河道都给挖变样,洪水来都危险。现在国家管得严,很多地方都不让随便开采天然砂,这是为保护环境。
那工程还得干,沙子还得用,怎么办?就得找替代品。那种用大块石头,通过机器硬生生打碎、筛分出来的机制砂就应运而生。这玩意儿来源广,只要有合适的石头山就能生产,产量也能保证。
所以你看,我现在再去买沙子或者在工地上看到沙子,都会下意识地抓一把看看,是圆滑的天然砂,还是带棱角的机制砂。虽然天然砂感觉上更“自然”,但现实就是,以后机制砂会越来越普遍。搞清楚它是怎么回事,心里就有数。
这就是我自个儿琢磨和解到的关于“天然砂是什么”这点事儿,分享出来,也算是给自己做个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