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来聊聊我最近折腾的一个事儿,跟那个叫《星梦手记》的有点关系,也不是说完全一样,就是那个感觉,让我手痒痒也想跟着实践一把。
事情是这样的,前阵子不是闲着嘛偶然看到或者听到“星梦手记”这个词,具体是啥我已经记不太清,可能是个动画片还是啥的,反正就是关于梦想、记录什么的。就容易受这种东西影响,脑子一热,就想着:“我也得弄个我自己的‘手记’,把我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目标啥的都好好规整规整。”
说干就干,我的实践过程大概是这样的:
第一步:找家伙。 我没用纸笔,嫌麻烦,就想着在电脑上弄。翻箱倒柜找个觉得还不错的笔记软件,那种能建好多分类,打好多标签的,看起来特别专业,感觉用就能变成规划大师似的。
第二步:定框架。 我琢磨着,得弄得像模像样。就学着人家那样,建几个大类,比如“长期目标”、“短期计划”、“突发奇想”、“每日复盘”之类的。每个大类下面又细分好几个小项,光是想这些分类就花我小半天时间。
第三步:开始记录。 最开始几天,兴致还挺高。每天晚上睡觉前,就打开那个软件,对着屏幕敲敲打打。今天干明天想干有啥新点子,都往里塞。还特意找些激励自己的话,放在最显眼的地方。
重点来,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没过一个星期,我就开始觉得不对劲。这玩意儿,太费劲!
分类太细,每次想记点东西,光是想要放哪个分类、打什么标签就得想半天,比记事情本身还累。有时候一个小想法,愣是被我搞得像是写报告一样。
那个“每日复盘”,一开始还挺新鲜,后来就变成负担。有时候一天啥也没干,或者心情不根本不想写,但又觉得不写就破坏“手记”的完整性,搞得自己挺焦虑。
再者,那些“长期目标”和“短期计划”,写上去的时候雄心壮志,过几天一看,完成度几乎为零,反而让自己看着心烦,觉得压力特别大。
的结果?
结局就是,那个被我寄予厚望的“星梦手记”,现在基本上就躺在我的电脑硬盘里吃灰。偶尔想起来会打开看看,但已经完全没有当初那种热情去维护和更新。
这回实践让我明白一个道理,至少对我自己来说是这样:形式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容和行动。
搞那么多花里胡哨的分类、标签、计划表,如果不能真正帮助自己思考和行动,那还不如拿个最简单的记事本,想到啥就随手记下来。追梦这事儿,可能重点不在于那个“手记”做得多漂亮,而在于你是不是真的在往前走。
我的这个“星梦手记”实践,也就成一段尝试的记录,证明对我来说,简单粗暴可能更有效。大家就当看个乐子,听我唠叨唠叨我的折腾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