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唠唠我研究袁术技能的那些事儿,别看这名字挺唬人,真正上手才知道,水深着!
我对袁术的印象就是个“四世三公”的标签,感觉技能应该挺厉害。结果拿到手一看,还真得好好琢磨琢磨。
我把袁术的自带技能扒了个底朝天。网上查资料,论坛里看帖子,各种技能描述看得我眼花缭乱。什么“妄尊”、“同疾”、“庸肆”、“觊玺”,名字一个比一个拽,但具体效果嘛还得自己实战测试。
我先拿最基础的“妄尊”开刀,这技能说白了就是摸牌阶段多摸一张牌。听起来挺简单,但实战中发现,多一张牌的收益真的不稳定。有时候能摸到关键牌,直接翻盘;有时候摸到的牌全是废牌,还不如不摸。这玩意儿,得看脸!
然后是“同疾”,这技能更复杂。简单来说,就是自己掉血的时候,可以把伤害转移给别人。这技能用好了能坑人,用不好就坑自己。我试了几次,发现这技能对时机的把握要求太高了,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玩死了。
重点来了,我开始研究界限突破版的“庸肆”和“觊玺”。“庸肆”这技能,摸牌数量跟势力数挂钩,这就有意思了。势力越多,摸牌越多,理论上来说,收益越高。但是,势力多也意味着敌人多,风险也大。这技能,简直就是一把双刃剑!
- 我尝试组建了一个“多势力”阵容,结果前期就被打崩了,根本没机会发挥“庸肆”的优势。
- 后来我调整思路,组建了一个相对稳健的阵容,靠着“庸肆”的摸牌优势,慢慢积累优势,终于打出了一波漂亮的翻盘。
至于“觊玺”,这技能就更玄乎了。技能描述说,能分摊伤害。但是,具体分摊多少,怎么分摊,还得看防御属性。这一下子就把我难住了,我开始疯狂研究各种防御属性的加点方案,各种战法搭配,简直要疯了!
为了搞清楚“觊玺”的真实效果,我专门找了个朋友,开了个小号,跟我一起测试。我们俩打了无数场,各种加点方案都试了个遍,总算摸清了一些门道。原来,“觊玺”的分摊比例,跟自身的防御属性密切相关。防御越高,分摊的伤害就越多。
有了这个发现,我就开始围绕着“觊玺”这个技能,打造一套“防御型”袁术。我给他搭配了各种加防御的战法,拼命堆防御属性。结果,还真让我搞成了!这个“防御型”袁术,简直就是个打不死的小强,能抗能打,还能分摊伤害,简直恶心到家了!
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些实践经验,肯定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毕竟游戏嘛变数太多了。但我相信,只要不断尝试,不断总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玩法。
总结一下我的袁术技能实践心得:- “妄尊”看脸,“同疾”需谨慎,“庸肆”风险高,“觊玺”堆防御。
- 技能搭配要灵活,阵容选择要稳健,最重要的是,要多实践,多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希望我的经验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