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想跟大家唠唠嗑,聊聊我最近琢磨的一件事儿——就是刘翔当年退赛那档子事儿。这事儿过去挺多年了,但不知道为前两天偶然看到个帖子又提起来,一下子勾起了我当时的好奇心,总觉得没那么简单。
记得那会儿,特别是08年北京奥运会,全国人民那期待,简直了!结果他退赛了,当时给我的感觉就是懵,然后就是各种声音出来了。后来到了12年伦敦,又是一次,网上骂声一片,“刘跑跑”都叫出来了。当时我也挺复杂的,一方面觉得他是英雄,为国争光,另一方面又觉得两次都这样,有点说不过去。但心里总有个疙瘩,运动员哪有不想赢的?尤其是在奥运会上。
我的琢磨过程
最近有点闲工夫,我就开始在网上扒拉这事儿。也没啥特别的目的,就是想弄明白点。
- 翻旧闻: 我先是搜了搜当年的新闻报道,想看看当时主流媒体是怎么说的。大部分都集中在伤病上,跟腱的问题。这确实是事实,运动员受伤很正常。
- 找采访: 然后我就想,他身边的人,比如教练孙海平,后来有没有说过什么。果然,搜到了一些孙指导后来的采访片段或者报道。他提到了刘翔当时的压力非常大,伤病也很严重,不是他想退就能不退的。这话里感觉信息量不小。
- 看评论和讨论: 接着我就去一些论坛、社交媒体上,翻看大家后来是怎么讨论这事的。发现不少人跟我有类似的疑问,觉得光是伤病解释不了全部,特别是第二次退赛的一些细节。
- 串联信息: 搜着搜着,就看到一些说法,提到什么“利益相关者”、“被操纵”之类的。一开始觉得有点阴谋论,但结合孙指导说的巨大压力,还有当时那种“必须夺金”的氛围,感觉也不是空穴来风。你想,那么多赞助商,那么多关注度,背后牵扯的东西肯定不少。
- 联系最近的事儿: 巧的是,最近不是体育界反腐抓了不少人嘛像那个足协的李毓毅。就有人把这事儿联系起来了,说当年的一些决策,可能跟某些领导有关系,为了某些“成绩”或者其他目的,运动员的个人意愿和健康可能就被放到了次要位置。这种说法我没法证实,但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角度。
琢磨后的想法
综合看下来,我现在觉得:
刘翔退赛这事儿,真不是一句简单的“受伤了”或者“临阵脱逃”就能概括的。伤病肯定是主要原因,这点毋庸置疑。但围绕着他的,是超乎想象的国民期待、巨大的商业利益、可能存在的体制压力,甚至是一些我们看不到的幕后因素。
你想想,他当时是啥地位?中国田径的旗帜,黄种人的骄傲。这种光环下,他可能自己都身不由己了。特别是第二次,明知道伤得很重,为啥还要上场?是不是有不得不上的理由?是不是上去跑一下,有个“交代”就行?这些细节越想越让人觉得心疼。
回过头来看, 当年很多人,包括可能我自己,对他的指责有点太苛刻了。我们只看到了表面的退赛,没看到他背后承受的东西。他也是个普通人,会受伤,会痛苦,会被各种力量裹挟。现在想想,他当时在跑道上亲吻栏架那个动作,可能真是一种解脱。
反正,通过自己这么一通琢磨、查找、思考,我对这事的看法跟以前不一样了。不再是简单的惋惜或者不解,更多的是理解和同情。运动员真不容易,尤其是在聚光灯下的顶尖运动员。希望以后大家能更理性地看待他们的成功和失利。
好了,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这儿。瞎琢磨的一些东西,不一定对,就是个过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