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2014年那届汤姆斯杯,我印象还挺深的。那会儿我刚好在家休了个长假,时间比较闲,就全程跟着看了,也算是我自己的一段“实践记录”。
跟好多人一样,觉得中国队稳得很,毕竟之前连着好几届都拿了冠军。我那时候还跟几个老朋友打赌,说这回肯定又是咱们的。所以每天比赛我就搬个小板凳守在电视或者电脑前面,一场不落地看。
我那会儿是怎么“实践”的
我的“实践”挺简单的,就是纯粹地看和琢磨。
- 看直播和录像:因为在新德里打,有时差,有些比赛时间挺尴尬的,要么特早,要么特晚。我就调好闹钟,起来看直播。要是实在错过了,第二天肯定找录像给补上。一场场地看,不光看输赢,还看他们场上那股劲儿。
- 琢磨人:特别留意一些队员。那会儿就注意到日本队有个叫桃田贤斗的小伙子,年纪不大,但打球看着挺有灵气,出手稳准狠。他打第二单打,表现确实亮眼。当时就觉得这小孩以后不得了。
- 感受气氛:虽然隔着屏幕,但也能感觉到那种团体赛的紧张感。队员得分后的呐喊,丢分后的懊恼,教练在场边的指导,这些都挺有意思的。
那段时间我正好手头有个坎儿,工作上不太顺心,心里有点憋屈。看这个比赛,反而成了一种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每天就琢磨着今天谁打谁,状态怎么样,用什么战术。
最让我意外的,就是半决赛,中国队碰上日本队。我当时还觉得,这下日本队到头了。结果?零比三,咱们输了。当时我看完,坐在那儿半天没缓过神来。真没想到,统治了这么久的局面,就这么被打破了。尤其是林丹,那次好像是打三单,结果队伍前面就输了,他连上场的机会都没有,感觉挺遗憾的。
然后决赛,日本对马来西亚。我又接着看。打得那叫一个胶着,是日本队三比二赢了。他们是第一次拿汤姆斯杯,队员们激动得不行。我虽然不是日本球迷,但看完也挺感慨的。竞技体育就是这样,没有永远的赢家,总有新人上来挑战。
整个过程下来,从一开始的信心满满,到中间的震惊,再到的接受和感慨。对我来说,这不光是看了一届比赛,更像是跟着经历了一次起伏。那段时间的“看球实践”,也让我琢磨明白一些事儿,就是变化才是常态,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得接受挑战,适应新局面。看完比赛,我那股憋屈劲儿好像也散了不少,觉得该面对的还得去面对。
2014年汤杯对我来说,不只是一个羽毛球比赛的结果,更是一段挺特别的个人经历和记忆。就这么简单记录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