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瞎折腾了一个叫“零客户机”的东西,琢磨了挺久,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是怎么一步步搞起来的。
为啥要搞这个?
一开始就是觉得家里电脑有点多,桌面上乱七八糟的线也多,看着心烦。听说有种叫零客户机的东西,就是个小盒子,没硬盘没内存啥的,连上显示器键盘鼠标就能用,感觉挺神奇,也挺符合我这种想给桌面“减负”的想法。想着能不能把家里的旧显示器啥的都利用起来,搞个简单的上网、打字环境,就动手试试了。
动手前的准备和理解
刚开始我对这玩意儿也是一知半解,网上查了查,说什么超薄客户端、云终端,看着都差不多。大概意思就是,这小东西本身不干活,计算、存东西都在另一台“服务器”电脑上。你需要一台性能还过得去的电脑当主机(服务器),然后这些小盒子(零客户机)通过网络连到主机上,用主机的资源跑。听起来好像是把一台电脑“分身”给好几个人用,有点意思。
开搞!实践过程
第一步:准备“服务器”
我翻出来一台前几年配的台式机,配置还行,不算太老旧。先把系统整干净,装了个比较稳定的操作系统。然后就是装那个所谓的“服务器端”软件,这个是关键,不同的零客户机方案,软件也不一样。我选了一个看起来文档比较多,网上讨论也相对多点的方案,照着教程一步步装。
第二步:整那个“小盒子”
这零客户机我没买新的,淘了个二手的。这东西确实简单,就几个接口:电源、网线口、显示器接口、USB口。插上电,连上网线,接上显示器、键盘、鼠标,硬件连接就完事了。比装一台电脑简单多了。
第三步:网络设置和连接
这是最折腾我的一步。得保证服务器和这个小盒子在同一个网络里,能互相“看见”。我家里网络环境还行,但一开始就是连不上。检查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折腾了好半天。后来发现是服务器上的防火墙挡住了,把它设置了一下,允许那个服务器软件通过,这才算通了。
小盒子开机后,一般会有个简单的设置界面,主要是让你输入服务器的IP地址。输对了,它就能找到服务器,然后你就能在服务器上看到这个连接请求,允许之后,小盒子那边的屏幕上就显示出服务器的桌面了!第一次看到成功画面,还真有点小激动。
踩坑与调整
- 性能问题:一开始用起来,感觉有点卡,特别是看视频或者开多点网页的时候。后来发现是服务器性能分配的问题。调整了一下服务器软件里的设置,给这个“虚拟桌面”多分了点内存和CPU资源,感觉好多了。服务器本身的性能是上限,指望它带很多个零客户机还个个流畅,那不现实。
- 外设兼容:试了几个不同的USB设备,比如U盘、打印机。有些能直接识别,有些就不行,还得在服务器上装驱动或者做点特殊设置。这块儿确实不如直接用普通电脑方便。
- 软件限制:有些专业软件,或者需要高性能显卡的程序(比如游戏、大型设计软件),在这种环境下跑起来效果就差强人意了,甚至根本跑不了。所以这东西主要还是应对办公、上网这些轻量级应用。
最终效果和感受
折腾到这套“零客户机”系统算是稳定运行了。书房里就一个显示器、键鼠和一个小盒子,确实清爽了不少。开机贼快,几秒钟就进桌面了(是连上服务器的桌面)。
优点:
- 省地方:终端很小巧,不占空间。
- 管理方便:软件、系统更新都在服务器上搞定,终端这边基本不用管。
- 省电:小盒子功耗很低。
- 利旧:能把旧显示器、键鼠利用起来。
缺点:
- 依赖服务器:服务器要是挂了,所有终端都得歇菜。
- 依赖网络:网络不稳或者带宽不够,体验会很差。
- 性能瓶颈:服务器性能决定了所有终端的体验上限。
- 兼容性:外设和某些软件的兼容性可能不如本地电脑。
这回折腾还算成功。对于我这种只是想搞个简单上网、处理文档的环境来说,体验还不错。但如果你想用它来打游戏、搞设计或者运行啥大型软件,那还是老老实实用正经电脑。这玩意儿就是特定场景下的一个选择,不是万能药。自己动手搞一遍,也算对这种技术多了点实际的了解,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