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麦卡锡”这个名字,最近老是听到。这让我想起以前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一档子事儿,虽然跟那个美国的参议员没啥直接关系,但那种氛围,那种搞法,真是让人印象深刻,或者说,心里有点堵得慌。
那还是好几年前了
那会儿我在一个不大不小的团队里干活,大家平时关系也还行。有一次,我们接了个新项目,需要定个技术方向。我当时研究了挺长时间,觉得有个新技术挺适合咱们的,效率高,以后扩展也方便。我就整理了好多资料,准备在会上跟大家分享,推动一下这个事儿。
开会那天,我记得特别清楚。
我刚把我的想法讲了个大概,还没等细说,团队里有个平时就比较喜欢“拉山头”的老哥,突然就跳出来了。他也没说我那个技术方案具体哪里不上来就给我扣帽子。
- 说我这是想“炫技”,不考虑团队现有技术栈的兼容性。
- 说我这是想“出风头”,为自己以后跳槽铺路。
- 甚至还阴阳怪气地说,我推荐这个技术是不是收了外面什么好处。
一下子就把讨论技术的氛围给带歪了。本来大家还想听听细节的,被他这么一搅和,都开始窃窃私语,眼神也变得怪怪的。有些人本来是有点兴趣的,看这架势也不敢说话了,怕站错队。
过程挺折腾的
我当时就懵了,完全没预料到会是这样。我试图解释,说这技术是真的有优势,拿出数据和别的公司的应用案例给他看。但他根本不听,就是反复强调我的“动机”有问题,还拉拢了几个跟他关系好的人一起帮腔。
那场会开得特别压抑。后面几天,团队里的气氛也变得很奇怪。明明是讨论技术方案的事,变成了对我个人的“审查”。有人开始翻我以前工作中的小毛病,说我这人做事“不牢靠”,连带着我提的技术方案也被打上了“不可信”的标签。
的结果,
那个新技术的方案自然是黄了。团队选了个最保守、最熟悉的老路子,虽然效率不高,但“不会出错”。那个挑头的老哥,因为成功“阻止”了所谓的“风险”,反而显得他“顾全大局”,后面还升了职。
事后想想
这事儿过去挺久了,但我一直记得。不是记恨谁,就是觉得那种不讨论事情本身,而是通过攻击人、煽动情绪、制造怀疑来达到目的的方式,实在太伤人了,也太耽误事儿了。它让真正想做事的人寒心,让整个团队的氛围变得猜忌、保守。
每次听到“麦卡锡”这个名字,不管是老的那个还是新的那个,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经历过的这档子破事。感觉那种乌烟瘴气的搞法,好像总是在不同地方、不同时候冒出来,真是挺烦人的。
这就算是我的一段实践记录,记录了怎么在一个不讲道理、只讲立场和怀疑的环境里挣扎过,虽然没挣扎成功,但也算是体验了一把。挺无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