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人二十面相:正义与邪恶的较量,结局出人意料!

tmyb

今天跟大家聊聊我这几天捣鼓的“怪人二十面相”,不是小说,是我用AI搞出来的一些好玩的东西,灵感来源当然是江户川乱步的小说了。

我就想着能不能让AI模仿出各种各样的人,而且还得是那种一眼看上去就觉得“这人有点意思”的那种感觉。我先是找了一些人物的描述,什么年龄、职业、性格特征,甚至包括一些外貌上的细节,比如“戴着金丝边眼镜”、“总是穿着一件皱巴巴的西装”之类的。

然后,我把这些描述一股脑地扔给AI,让它生成一些图像。刚开始出来的效果,那叫一个惨不忍睹,要么是脸谱化严重,要么就是完全不符合我的描述。

不行,得换个思路。我开始尝试“控制变量”,每次只让AI改变一个特征,比如先固定年龄和职业,然后让它尝试不同的表情和姿态。这样出来的效果就好多了,至少能看出一些细微的差别。

我又开始研究AI绘画的各种参数,什么“提示词权重”、“采样步数”、“随机种子”等等,一个个地试,一个个地调。这过程真挺枯燥的,但为了能让AI更好地理解我的意图,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慢慢的,我发现了一些规律。比如,要想让AI生成更具“怪人”气质的图像,就得在提示词里加入一些比较夸张和矛盾的描述,比如“一个穿着优雅礼服的流浪汉”、“一个笑容满面却眼神冰冷的老人”之类的。

我还尝试用不同的AI绘画模型,发现不同的模型对人物的理解和表现方式也不一样。有的模型擅长表现人物的细节,有的模型则更擅长表现人物的情绪。

折腾了好几天,总算是搞出了一些像模像样的“怪人”形象。有的是阴险狡诈的商人,有的是古怪精灵的发明家,还有的是深藏不露的艺术家。

最让我满意的是一个戴着小丑面具的神秘人物。我用AI生成了几个不同角度的图像,然后把它们拼在一起,做成了一个动态的GIF图。那个小丑面具时隐时现,配合着诡异的背景音乐,简直是让人不寒而栗。

这只是一个开始。我还打算让AI生成更多不同类型的“怪人”,然后把他们串联起来,讲一个完整的故事。想想就觉得挺刺激的。

这回的实践,让我对AI绘画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像是一个可以激发你想象力的伙伴。只要你肯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它,就能创造出无限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