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琢磨一些事儿,突然想起了很久以前听到的一个词儿——“乔丹规则”。倒不是说我多懂篮球,就是当年模模糊糊听过,说是专门为了“限制”乔丹得分搞出来的一套法子,挺狠的,用尽各种办法,甚至有点粗暴,就是不让他舒服得分。
这事儿,让我想起几年前我捣鼓一个挺头疼的项目。那时候刚接手,摊子铺得挺大,但进度慢得像蜗牛爬,到处都是问题,团队里也是怨声载道,感觉大家伙儿都没啥心气儿了。
找到那个“乔丹”
我那段时间,天天琢磨,开会、看报告、跟人聊,想找出问题到底卡在哪儿。后来发现,大部分小毛病都是次要的,真正拖垮整个项目进度的,是其中一个核心的技术难题,一个关键的算法模块,性能一直不达标,还老出些莫名其妙的错误。这玩意儿就像对方球队里的“乔丹”,我们其他的努力,得分再多,最终都可能因为这个点被翻盘。
识别出这个关键点,我就觉得,咱们也得搞个“乔丹规则”了。
开始实践“规则”
咋办?我当时是这么干的:
- 集中火力: 我把项目组里技术最强的几个人抽调出来,专门成立了一个攻坚小组。告诉他们,别的任务先放一放,或者交给其他人顶着,你们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把这个核心算法给我啃下来。
- 死磕到底: 就跟“乔丹规则”里说的那样,不惜代价。我们尝试了各种方案,有些甚至是很偏门的思路。那段时间,这几位兄弟几乎是吃住都在公司了,天天对着代码、跑测试,脸都熬绿了。
- 排除干扰: 我顶住了来自其他部门和上级的压力,把一些临时的、次要的需求都挡了回去。告诉大家,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解决这个“拦路虎”,其他的都得给它让路。就像防守乔丹,其他人可以暂时放一放,先把最强的点摁住。
- 不择手段(当然是合规的): 这里“不择手段”不是说搞歪门邪道,而是说思路要活。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甚至找了外面的专家顾问来一起讨论,尝试了各种不同的编程语言或者架构思路,只要能解决问题,都去试。
的效果
这么搞了差不多半个多月,过程确实挺煎熬的,团队压力也大。但好在,那个核心算法的性能问题真的被我们解决了,稳定性也上来了。那一刻,整个项目组都松了一口气。
这个“核心问题”一旦突破,整个项目的进度就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一下子就顺畅起来了。 后面的开发、测试、上线,虽然也有小问题,但再也没有遇到那种能卡死全局的大麻烦。
这个所谓的“乔丹规则”,虽然听起来挺极端的,甚至有点“暴力”,但它背后那个思路——识别出最关键的核心问题(你的“乔丹”),然后集中全部优势力量,不惜代价去解决它——在咱们日常工作生活中,有时候还真挺管用的。不是说让你去搞对抗、使坏,而是学会这种聚焦和突破的思维方式。有时候,面对一堆烂摊子,与其平均用力,不如找到那个关键点,用“规则”狠狠地把它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