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搞这个“百万书库”,一开始也没想那么多,就是单纯喜欢看书,纸质书买多了家里实在堆不下,搬家又费劲。加上有时候出门在外,想看点啥书,手机里没存,或者网上找半天也找不到特别想看的那个版本,挺烦人的。
所以我就琢磨着,能不能自己弄个电子书库,把自己喜欢的、觉得以后可能用得上的书都搜集起来,放一块儿,想看的时候随时能找到。这就开始动手了。
第一步:收集
这步最花时间,也最没啥技术含量,就是个体力活。一开始真是大海捞针。我到处找资源,主要是那些公开的、版权过期的旧书,还有一些网上分享的文档。有些是我自己以前买的电子书,也都整理到一起。还有些绝版的旧书,我甚至自己动手扫描,一本本弄成电子版。这个过程特别漫长,有时候为了找一本书能耗上大半天。
- 到处搜刮公共领域的电子书。
- 整理自己以前买的电子书。
- 把一些纸质旧书扫描成电子版。
- 朋友之间也会互相分享一些收藏。
慢慢地,书就越攒越多了。各种格式都有,PDF、EPUB、MOBI、TXT……乱七八糟的。
第二步:整理
书多了就得管理,不然找起来还是费劲。一开始我就简单地按文件夹分类,比如“小说”、“历史”、“技术”啥的。但很快发现不行,一本书可能属于好几个类别,而且光看文件名根本不知道内容好坏,信息也不全。
后来我就去找专门管理电子书的工具。试了几个,选了个挺多人都在用的那个,挺方便。主要干几件事:
- 统一格式:尽量把各种乱七八糟的格式都转成常用的EPUB或者AZW3,方便阅读器读。
- 整理信息:这是最头疼的,好多书下载下来信息都不全,没作者、没封面、没简介。我就得一本本去补充、修改,有时候还得自己上网找封面图。有些书名重复的、内容重复的,也得筛选清理。这步工作量巨大,我断断续续弄了好几个月。
- 打标签分类:用软件的标签功能,给书打上各种标签,比如“科幻”、“悬疑”、“XX朝代”、“编程”、“心理学”等等,这样以后按标签就能筛选出来,比单纯的文件夹灵活多了。
这个整理的过程,简直是对耐心的极大考验。但整理完之后,看着整整齐齐的书库,心里那叫一个舒坦。
第三步:访问和阅读
书库建好了,放在电脑硬盘里。为了方便随时随地看,我还做了几件事。
我把整个书库放在一个网络存储设备(NAS)上。这样家里任何设备都能访问,手机、平板、电脑,甚至电视上装个阅读软件都能连上去看。
那个管理软件本身也带了网络服务功能,出门在外的时候,只要家里网络是通的,我可以通过特定的方式连回家里的书库,在线阅读或者下载到手机、阅读器里。这就实现了随时随地访问自己的书库。
坐地铁、等人的时候,随时都能掏出手机或者阅读器看会书。想查点什么资料,或者突然想重温某本老书,直接在自己的库里搜一下就行,方便得很。
成果与感受
说“百万”是有点夸张了,具体多少本我也没仔细数过,但数量确实非常可观了,各种类型的书基本都能找到。对我来说,这就是个用起来顺手的个人数字图书馆。
整个过程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收集和整理那两步。但我觉得值。现在找书、看书的体验比以前好太多了。不用再为找一本书翻箱倒柜,也不用担心哪个平台下架了我想看的书。
这东西主要是个人兴趣和需求驱动的,适合爱折腾、对电子阅读有比较高要求的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用现成的读书APP也就够了。但对我而言,这个过程本身,也挺有意思的,像是在搭建自己的一个精神小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