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这几年我琢磨出来一套自己的搞法,我管它叫“低调性武器”。一开始也不是故意的,是吃过亏才学乖的。
记得刚上班那会儿,年轻气盛,有点小成绩就憋不住,恨不得拿着大喇叭到处嚷嚷,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多牛。结果?风头是出了,但麻烦也跟着来了。要么就是被人当成假想敌,处处给你下绊子;要么就是枪打出头鸟,干点啥都被人盯着,稍微有点错漏就给你放大。反正,没落着啥
我的实践过程是这样的:
第一步,先学会闭嘴。 活儿来了,接住,然后闷头干就是了。一门心思琢磨怎么把事情干而不是琢磨怎么让别人知道“我正在努力干活儿”。具体咋弄?就是领了任务,先自己把需求、目标、可能的坑都扒拉清楚。需要找人问的,就点对点去问,问明白了就赶紧开干。过程中遇到问题,也是先自己死磕一阵子,看看能不能搞定。实在搞不定了,再去找人求助,而且是找能解决问题的关键人物,小范围沟通,解决问题就完事,不扩散。
第二步,把力气花在结果上。 啥意思?就是活儿最终得干得漂亮,结果得实打实地摆在那儿。过程中你加了多少班,熬了多少夜,碰了多少壁,这些自己心里有数就行了,没必要天天挂在嘴边上,搞得跟祥林嫂似的。等项目搞完了,成果出来了,数据、效果摆在那儿,大家自然看得到。这个时候,就算你不说,别人也能掂量出你的分量。要是领导或者合作方问起过程,再简单、客观地介绍下关键节点和难点,别添油加醋,也别夸大其词。
第三步,不吃独食,分享功劳。 这点我觉得挺关键的。尤其是在团队里干活,一个项目做成了,很少是你一个人的功劳。就算你觉得百分之八十是你干的,在汇报或者总结的时候,也得把团队的作用强调出来,具体说说其他成员的贡献。比如,“小张在XX环节帮了大忙”、“多亏了XX部门提供的支持”之类的。这样一来,大家心里舒服,觉得你这人地道,下次还愿意跟你一块儿干。你自己?也不会因为功劳太大而显得太扎眼,能降低不少风险。
我记得有一次,接了个挺棘手的项目,时间紧任务重。我带着两个刚来的小伙子,没日没夜地干了一个多礼拜,总算按时搞定了,效果还不错。跟老板汇报的时候,我除了讲项目本身,特意强调了那两个小伙子怎么怎么给力,解决了哪些具体的技术难题,学习能力多强。老板听了挺高兴,后来那俩小伙子对我也是死心塌地的,有啥活儿都抢着跟我干。你看,我没多吹自己一句,但实际上,信任和人缘都赚到了。
就是心态要稳。 不因为一两次成功就飘了,也别因为暂时没被看见就怨天尤人。踏踏实实做自己的事,积累自己的“弹药”。机会来了,你能接得住;没机会的时候,你也在默默增强实力。这种“低调”,不是让你当透明人,是让你把锋芒用在关键时刻,用在解决问题上,而不是用在日常的咋咋呼呼上。
这么一套搞下来,感觉就是,你人看着好像挺普通的,不爱出风头,但交给你的活儿总能稳稳当当干还不惹事。时间长了,信任感自然就建立起来了。领导有重要的、难啃的骨头,反而更愿意交给你,因为他觉得你靠谱、放心。同事,也不会把你当成威胁或者眼中钉,合作起来也顺畅得多。
所以说,这“低调性武器”,不是说让你怂,啥也不敢争。是让你把劲儿攒起来,用在暗处,用在实处,用结果说话,少给自己制造不必要的麻烦和敌人。这玩意儿,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成的,需要在实际工作里慢慢体会,碰壁多了,吃亏多了,自然就琢磨出适合自己的那套“低调”方法了。反正我现在就这么干,感觉挺自在,也挺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