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 eFilm ,我可有得聊了。倒不是我工作中天天用,毕竟咱也不是影像科大夫,但确实亲手折腾过几次,印象还挺深。
最早接触这玩意儿,大概是好几年前了。那时候家里老人身体不舒服,去医院拍了个 CT。回来的时候,医生除了给报告,还给了一张光盘,说详细的影像都在里面,可以找个电脑自己看看,或者下次复查带着。
初次上手
我当时就自告奋勇接了这活儿。心想不就是看个图片嘛能有多难。把光盘塞进电脑,打开一看,嚯,里面文件还不少,花里胡哨的。找了半天,才找到一个像是启动程序的玩意儿,图标大概就是 eFilm 的。双击打开,安装过程倒还算顺利,没遇到啥特别的坎。
装好之后,就该导入片子了。这又是个小挑战。光盘里的文件目录有点乱,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明白的结构。我试着点了一个“导入”或者“打开”之类的按钮,然后指定光盘路径。它扫描了一会儿,总算把序列给认出来了。
开始看片
片子加载进来,屏幕上出现了熟悉的黑白影像,一层一层的。这感觉挺新鲜,以前都是在医院看医生操作,自己还真没这么仔细看过。鼠标滚轮可以翻层,拖动可以看不同序列,感觉还挺直观。
然后我就开始尝试医生们常用的操作,比如调窗宽窗位。就是调整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让某些组织看得更清楚。这 eFilm 上有专门的按钮或者快捷方式。我按住鼠标一通拖拽,屏幕上的图像也跟着忽明忽暗,时而骨头锃亮,时而软组织清晰。试了好一会儿,才大概找到点感觉,能把想要看的结构调得比较舒服。
- 调窗宽窗位:按住鼠标左右上下拖动,需要点耐心。
- 放大缩小:用鼠标滚轮或者专门的放大镜工具,还行。
- 移动图像:按住某个键(好像是空格?)再拖动鼠标。
- 测量:这个功能我没太用,试了下点两个点能量长度,感觉对手残党不太友老点不准。
遇到的小麻烦
整体用下来,感觉功能是挺全的,毕竟是专业的医疗软件。但对于我这种偶尔用一次的非专业人士来说,还是有点学习成本。有些按钮和菜单得找一找,或者试一试才知道是干嘛的。
而且有一次,不知道是我操作太快还是电脑配置不行,软件突然有点卡顿,甚至短暂失去响应。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生怕它崩了或者把片子文件弄坏了。好在等了一会儿又缓过来了。这可能也跟当时电脑性能有关,毕竟医疗影像数据量还是挺大的。
一点总结
我那次折腾 eFilm 的经历,就是从拿到光盘一脸懵,到摸索着安装、导入、调整图像,勉强能看个大概其。虽然中间有点小波折,比如找文件费劲、调窗位需要适应、偶尔担心软件卡顿,但最终还是完成了任务,让家里人看到了详细的影像。
现在回想起来,感觉 eFilm 这类软件,对专业人士来说是强大的工具,但对普通用户可能就没那么友好了。不过话说回来,它本来也不是设计给咱普通老百姓天天用的。那次经历也算是让我对医疗影像软件有了个直观的认识,挺有意思的一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