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奥运男篮决赛!这事儿得从我怎么开始琢磨这事儿说起。
就想着搞点啥好玩的,正好那几天奥运会男篮打得火热,朋友圈里都在刷,我就寻思,要不自己也整个活儿,模拟一下决赛?说干就干!
第一步,找数据!先是满世界搜罗历届奥运男篮决赛的数据,得分,篮板,助攻,啥都想要。到处扒网页,找统计网站,甚至还翻墙去找国外的数据源,眼睛都快看瞎了。找到一些七七八八的,但是不全,而且格式乱七八糟的,头大!
第二步,数据清洗!找到了数据,接下来就是痛苦的数据清洗环节。把那些乱七八糟的格式统一,缺的补上,错的改掉。用Excel搞了好久,各种函数公式齐上阵,VLOOKUP,IF,SUMIF,用的我脑壳疼。表格拉来拉去,生怕搞错了。
第三步,模拟算法!数据有了,就开始琢磨怎么模拟比赛。一开始想搞复杂了,又是贝叶斯又是啥的,后来发现自己水平不够,直接放弃。用了个最简单的,就是根据历史数据算概率,比如某队在某个时间段得分的概率,然后随机生成。简单粗暴,但是管用!
第四步,代码实现!选啥语言?Python呗!简单易上手,而且库多。吭哧吭哧写代码,定义球员类,球队类,比赛类。各种循环,各种判断,写了整整一个下午,眼睛都快冒烟了。
第五步,调试优化!代码写完,开始跑!结果一开始跑出来各种奇葩结果,什么0比0,什么单节100分,简直没眼看。然后就是漫长的调试过程,一点一点找bug,改参数,调整概率。这个过程最折磨人,有时候一个小数点错了,就得找半天。
第六步,结果展示!好不容易,代码跑起来像模像样了。把结果输出到控制台,看着两队你来我往的得分,心里还是有点小激动的。后来又加了点UI,用pygame做了个简单的界面,能看到比分和时间,感觉更像那么回事儿了。
- 遇到的坑:
- 数据不全,只能自己补。
- 概率模型太简单,结果不够真实。
- 代码效率不高,跑一场比赛要好久。
这回模拟奥运男篮决赛,虽然结果不一定准,但是过程还是挺有意思的。让我重新温习了一下数据处理和Python编程,也算是给自己找了个乐子。下次有机会,搞点更复杂的模型,争取模拟的更像一点!
希望下次能挑战更难一点的东西!比如模拟世界杯决赛!想想就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