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过年放鞭炮了吗?重温一下那时热闹的年味儿!

tmyb

说起来2013年的春节,那会儿我印象还挺深的,感觉好像就在昨天,又觉得过了好久了。现在过年跟那时候比,确实变了不少。

年前准备那点事儿

我记得大概提前个半拉月,家里就开始折腾了。第一件事肯定是大扫除,这可是老传统了,边边角角都得弄干净,意思就是把去年的晦气都扫走。我妈是主力,我跟我爸就打下手,东西,高处的玻璃,累得够呛,但是扫完之后家里亮堂堂的,心里也舒坦。

2013过年放鞭炮了吗?重温一下那时热闹的年味儿!

接着就是上街办年货。那时候我们这儿年货大街还特别热闹,人挤人的。主要就是吃的,瓜子、花生、糖块、冻米糖这些是必须的,还得点肉,准备年夜饭用。我记得我那年还特意去给我侄子了个新玩具,那时候小孩儿就盼着这个。

还有就是春联、福字、红灯笼。春联是我爸的,毛笔字,虽然算不上啥大师,但自己家写的,感觉就是不一样。福字必须得着贴,这个规矩我从小就知道。红灯笼在阳台上,晚上亮起来,老远就能看见,特别有年味儿。

除夕到年初那几天

到了除夕,那绝对是一年里最重要的一天。白天我妈就在厨房里忙活肉、鱼、丸子,香味儿飘得满屋子都是。我们家那会儿年夜饭肯定是在家吃的,不像现在图省事儿老往饭店跑。一家人着桌子,着热腾腾的饭菜,感觉特别温暖。

晚上么,保留节目就是春晚。虽然每年都吐槽,但每年都还是会在电视机前。一边,一边包饺子。我们家习惯守岁,饺子得过了十二点再吃。皮儿、馅儿、饺子,一家人有说有笑的,这个过程比吃饺子本身还有意思。

零点一到,外面的鞭炮声就炸开锅了,噼里啪的,那声音震天响。现在好多地方都不让放了,想想还真有点怀念那时候的“噪音”,感觉那才叫过年,热闹。

2013过年放鞭炮了吗?重温一下那时热闹的年味儿!

初一早上,必须穿新衣服,然后就是出门拜年。主要是去长辈家,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磕头,他们会给红包。那时候收到的红包,虽然钱不多,但心里美滋滋的。亲戚们见了面,就是各种问候工作、孩子,虽然有时候觉得有点烦,但也是亲情的一种体现。

接下来的几天,就是不断地走亲戚接待客人。家里总是很热闹,瓜子壳、糖纸扔一地,但也意味着人丁兴旺。偶尔也会跟朋友们一下,那时候没现在这么多娱乐活动,就是打牌,聊天,也挺开心的。

一点儿想法

现在回想2013年的春节,感觉那时候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好像更实在一点。大家会真的抽出时间在一起,面对面地说话。不像很多时候一个微信红包、一句群发祝福就完事儿了。虽然方便了,但总觉得少了点那时候的年味儿,可能就藏在那些忙碌的准备里,藏在噼里啪的鞭炮声里,藏在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的吵闹笑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