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游销量怎么看才准?小白也能懂的分析方法!

tmyb

今天就来和大家伙儿聊聊我琢磨国游销量这点事儿。我也没想着要去整明白这里面的道道,纯粹就是自个儿玩游戏,玩得多了,就老琢磨,这游戏到底卖了多少?开发商赚到钱没有?尤其是一些自己挺喜欢的国产单机,就更上心了。

最初的瞎琢磨

最早那会儿,我对这玩意儿完全没概念。就跟普通玩家一样,哪儿有啥官方数据?顶多就是看看新闻,哪个游戏说自己卖了多少万份,那就一声,信了。但后来发现,有的游戏吹得天花乱坠,结果玩起来也就那样,有的游戏没啥动静,口碑倒挺我就开始犯嘀咕,这里面水深。

国游销量怎么看才准?小白也能懂的分析方法!

那时候我咋办?瞎猜呗! 看Steam评价多不多,社区活跃不活跃。要是评价几千上万的,那肯定卖得差不了。要是评价就几十个,那估计就悬了。但这玩意儿太不靠谱了,全凭感觉,说出去自己都觉得站不住脚。

听说有个“土办法”

后来不知道从哪儿听了一耳朵,说什么评论数乘以个三四十,差不多就是销量了。我一听,这法子省事儿!就跟发现新大陆似的。赶紧打开Steam,找了几个我关注的国产游戏,挨个看评论数,然后拿出计算器一顿按。

你还别说,当时真觉得这法子挺神的! 有些游戏的估算结果,跟我看新闻里说的销量数字,或者一些小道消息,还真就差不离。那段时间,我可得意了,觉得自己掌握了啥独门秘籍一样。见着个国产游戏,第一反应就是去看它评论数,然后心里默默算一卦。

  • 先找个游戏,比如A游戏,看它Steam评论数,假设是1000条。
  • 国游销量怎么看才准?小白也能懂的分析方法!

  • 然后就1000 40 = 40000。,A游戏大概卖了4万份。
  • 再找个B游戏,评论数500条。
  • 500 40 = 20000。B游戏大概2万份。

就这么简单粗暴。现在想想,那时候真是太天真了。

“土办法”的局限性

国游销量怎么看才准?小白也能懂的分析方法!

用着用着,我就发现不对劲了。有些游戏,特别是那种粉丝向的,或者特小众的,它评论比例可能就高。有些大众化的,或者打折打得狠的,买的人多,但不见得人人都写评论。还有的游戏,它可能在好几个平台发售,Steam只是其中一个。这一个平台的评论数,乘以那个固定的倍数,能准吗?

我开始意识到,这个“评论数40”的公式,也就是看个乐呵。 它可能对某些类型的游戏,在某个特定的阶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要拿它当金标准,那纯粹是自欺欺人。特别是有些游戏,它预购期可能就有不少评论了,那会儿还没正式发售,这销量咋算?还有些游戏,它更新勤快,每次更新都能拉一波好评,这评论数也会虚高。

开始关注更“专业”的统计

自己瞎琢磨不靠谱,我就开始在网上搜,看看有没有人专门干这个的。还真有!我发现有些贴,或者一些个人的账号,会定期发一些所谓的“国游销量榜”。

这些榜单就比我自个儿瞎算看着“正规”多了。 他们会列出游戏名字,开发商,发行商,有时候还会估算个销量区间,甚至还有一些简单的分析。我那会儿就特别爱看这些榜单,觉得人家那是真下了功夫的。他们有的会说,数据来源是“综合多个平台数据估算”,有的会强调是“买断制PC游戏”。

看着这些榜单,我慢慢也学到点东西。比如,他们会区分什么是“国游”(国内团队开发的),什么是“Steam国区热销”(在国区卖得好的,不一定是国产)。这些概念我以前都混为一谈。他们有时候还会搞个“榜评”,分析一下市场趋势啥的,这就有点意思了。

国游销量怎么看才准?小白也能懂的分析方法!

现在的我怎么看?

搞了这么一圈下来,我现在对国游销量这事儿,算是有了点自己的看法。说白了,除非官方自己公布,否则大部分销量数据都是估算。 就算是那些专门做榜单的,他们也顶多是基于一些公开信息和自己的模型去推测,不可能百分百准确。

但你说这些估算完全没用吗?也不是。它至少能给我们一个大致的印象,看看哪些游戏比较受欢迎,哪些类型的游戏市场表现比较对于我们这些关心国产游戏的玩家来说,算是个参考。

我看到那些销量数字,心里都会先打个问号。会去想,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它的统计范围是有没有把各个平台的都算上?有没有扣除退款的?等等等等。不再像以前那样,看到个数字就轻易相信了。

追踪和估算国游销量,这事儿挺复杂的,也挺有意思的。 它能让你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你喜欢的游戏,也能让你对整个国产游戏市场有个更立体的认识。虽然我也就是个业余爱好者,瞎琢磨,但这个过程本身,就挺有收获的。今天就先跟大家伙儿分享到这儿,以后有啥新发现再来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