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来聊聊这个Google Android SDK。刚开始接触安卓开发那会儿,一听到SDK这仨字母,我脑袋就嗡嗡的,感觉特复杂,特高大上。
现在搞起来比以前方便多了。我记得以前还得先装个啥JDK(就是Java开发工具包),然后整Eclipse(一个以前挺流行的开发工具),再吭哧吭哧去下SDK包,完了还得给Eclipse装ADT插件(安卓开发插件),一套下来,黄花菜都凉了。现在Google给力,直接一个Android Studio,省心不少。
我的实践步骤
第一步:下载Android Studio
我没多想,直接就去了官网(当然这里不让贴网址哈,大家自己搜搜“Android Studio官网”)。找那个大大的下载按钮,点了再说。网速还行,没等太久就下来了。现在的安装包一般都挺大的,因为它把很多东西都集成到一起了。
第二步:安装Android Studio
下载下来是个安装文件,双击它,然后就是咱们熟悉的“下一步”、“下一步”。安装路径我一般不改,就让它默认装C盘或者它推荐的路径,省得以后麻烦。中间它会问你要不要装Android Virtual Device(就是安卓模拟器),我一般都选上,方便以后调试。整个安装过程也没啥特别的,等着进度条跑完就行。
第三步:SDK的自动安装与管理
装好Android Studio之后,第一次打开它,它就挺自觉地开始下载和配置最新的SDK了。这个过程我基本没插手,就是等着。它会把核心的SDK Platform-Tools、Build-Tools这些都给你弄这点比以前手动配置要省心太多了。
有时候项目需要特定版本的SDK,或者我想看看有哪些工具可以更新。这时候,我就打开Android Studio里面的“SDK Manager”。这个管理器里头,清清楚楚列着各种API版本的SDK Platform,还有像NDK、CMake这些工具。缺啥点勾上,点“Apply”或者“OK”,它就自己去下了。我一般会装几个常用的API版本,比如最新的稳定版,再加一个稍微老一点但市场占有率还高的版本,方便测试。
我还记得有一次,一个老项目非要用一个特老的SDK版本,我在SDK Manager里翻了半天才找到,勾上下载。这种向下兼容性,有时候还挺重要的。
第四步:环境变量(有时候需要手动瞅瞅)
虽然Android Studio大部分时候都给你处理好了,但我有时候还是会检查一下环境变量,特别是那个ANDROID_HOME
或者ANDROID_SDK_ROOT
。主要是为了在命令行里用adb或者其他SDK工具方便。以前没配置好这个,命令行敲半天没反应,后来才发现是路径问题。所以现在我都会多看一眼,确保系统能找到我的SDK装哪儿了。
- 具体做法就是,找到SDK的安装路径,比如 `C:\Users\你的用户名\AppData\Local\Android\Sdk` 这种。
- 然后在系统的环境变量里,新建一个叫 `ANDROID_HOME` 的变量,值就是这个路径。
- 再把 `%ANDROID_HOME%\platform-tools` 和 `%ANDROID_HOME%\tools` 加到系统的 `Path` 变量里。
这样一来,不管在哪个目录下打开命令行,都能直接用adb这些命令了,方便得很。
第五步:跑个小项目试试水
万事俱备,不跑个“Hello World”都对不起自己折腾这么半天。我就在Android Studio里新建了一个最简单的空项目,选个模拟器或者连上我的测试机,点那个绿色的三角运行按钮。看到模拟器或者手机上成功显示出界面,心里就踏实了:环境没问题,可以开始搬砖了!
基本上,我折腾这个Google Android SDK的过程就是这样。现在回想起来,比起最早那批开发者手动下载、解压、配置各个组件,幸福感真是提升了不少。工具越来越集成化、智能化,对我们开发者来说,确实是个好事儿,能把更多精力放在写代码本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