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王2011赛事回忆录,当年的冠军卡组是哪些?

tmyb

大伙儿今天来聊聊我自个儿折腾“游戏王2011”那点事儿。这可不是简单回忆一下就完事儿的,我是实打实地又把当年的环境和卡组捣鼓了一遍。

起因:为啥突然想搞这个?

事情是这样的,前阵子收拾老物件,翻出来一堆当年的旧卡,灰都积了老厚一层。看着那些熟悉的卡图,什么“救援兔”、“进化帝”、“甲虫装机”之类的,一下子就勾起了当年的回忆。那时候玩得是真上头,天天琢磨怎么组卡,怎么打赢隔壁小王。于是乎,我就寻思,干脆趁着这股劲儿,把2011年那会儿的环境重新体验一把,看看现在的我和当年的我,思路有啥不一样。

游戏王2011赛事回忆录,当年的冠军卡组是哪些?

第一步:资料搜集与环境回顾

我先是上网扒拉了一堆当年的比赛视频、卡组构筑和禁卡表。重点关注2011年世界赛前后那段时间,因为那会儿的环境相对比较有代表性。我发现,那年头可真是百花齐放,但也有几个特别扎眼的狠角色。比如Stefano Memoli拿冠军的【科技属】,还有后面紧追不舍的【甲虫装机】大军。还有一些老牌劲旅,像什么【废品二重身】、【代行天使】也还能打。

我把自己代入进去,想着如果我当年有现在的卡池(当然是限定在2011年及以前的卡),我会怎么组。那时候主流思路还是比较依赖强力的单卡和展开combo,不像现在这么多手坑和续航。

第二步:模拟组卡与调整

我决定先从我当年最头疼的几个卡组入手,尝试自己组一套。首当其冲的就是【甲虫装机】。我找了些当年的构筑,核心思路就是利用“甲虫装机 豆娘”和“甲虫装机 蜈蚣”的效果,不断装备、送墓、检索,实现炸场和资源循环。

    游戏王2011赛事回忆录,当年的冠军卡组是哪些?

  • 捣鼓“豆娘”和“大黄蜂”:我把这两张核心卡翻来覆去地看,思考怎么才能最快让豆娘装备上大黄蜂,然后送墓炸卡,再触发豆娘的效果特召卡组里的甲虫。
  • 加入“愚蠢的埋葬”和“孵化”:这些卡能帮我更快地把关键甲虫送进墓地或者从卡组里拉出来。
  • 反复测试起手:我对着墙壁(假想敌)反复模拟起手,看看卡不卡手,展开顺不顺畅。一开始老是断链,要么是装备卡不上手,要么是调整怪兽沉底。

然后我又试着组了一套偏控制的,比如当年也很流行的【英雄均】(HERO Beat)。思路就是靠“元素英雄 天空侠”检索,配合各种坑和“元素英雄 绝对零度侠”压场。这个组起来相对简单点,但也很考验对时机的把握。

我还特别回忆了一下,当年有些卡组思路挺有意思,比如用“杀手番茄”特招“首领扎鲁格”进行手札破坏,再配合一些主流卡片,比如“海空”来阻止对方特殊召唤,这种思路在当年也算是一股清流。

游戏王2011赛事回忆录,当年的冠军卡组是哪些?

第三步:实战(找朋友线上约战)

光自己琢磨没意思,我找了几个也玩游戏王的老朋友,大家约定好都用2011年左右的规则和卡池,在线上平台搓了几把。这下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 信息差的威力:虽然是复刻老环境,但我毕竟是带着现在的理解和对当年整个卡池的宏观认识去组卡的。有些当年可能没被充分开发的combo或者针对卡,我用起来就特别顺手。
  • 对局节奏:2011年的节奏虽然比现在慢,但一旦展开起来,也是很恐怖的。我用甲虫装机的时候,好几次都是靠着豆娘一波操作直接清光了朋友的场子。
  • “遗言”类卡组的韧性:像什么“杀手番茄”、“三眼怪”这类能从卡组拉怪的卡,在那个年代还是相当有用的,能保证一定的续航。
  • 游戏王2011赛事回忆录,当年的冠军卡组是哪些?

我记得有一局,我朋友用的就是类似“遗言混沌”的思路,前期靠遗言怪苟场,然后突然拍出“混沌巫师”或者“混沌战士 -开辟的使者-”,打得我措手不及。那一刻,真感觉回到了当年那个紧张刺激的年代。

一些感悟

这回实践下来,感觉挺有意思的。最大的感受就是,游戏王这东西,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乐趣。2011年那会儿,虽然没有现在这么多眼花缭乱的召唤方式和效果,但当时的卡牌设计和战术博弈也同样精彩。那时候一张强力的魔法陷阱,比如“神风防护罩 -大气之力-”或者“奈落的落穴”,往往就能决定战局的走向。

而且重新回顾当年的卡组,也让我对一些卡牌的理解更深了。有些卡当年可能觉得一般,但放到特定的构筑里,或者配合特定的战术,就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可能就是游戏王卡牌的魅力所在,总有新的东西可以挖掘。

这回折腾“游戏王2011”的实践就到这里了。虽然只是浅尝辄止,但过程还是挺开心的。下次有机会,再跟大家分享点别的实践记录!

游戏王2011赛事回忆录,当年的冠军卡组是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