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扬天V470,那都多少年前的老伙计了。我这人就喜欢瞎折腾,也乐意把折腾过的东西说道说道。今天就来聊聊这台曾经的主力机。
为啥选了它?
我记得那会儿是上一台笔记本实在是扛不住了,具体型号都快忘了,反正就是慢得我想砸电脑。天天开个文档、回个邮件都得等半天,实在是忍不了。就开始琢磨着换个新的。预算不多,但要求还不少,得结实、性能不能太差,外观也得过得去。那会儿不像现在选择这么多,挑来挑去,就相中了联想的扬天V470。
主要看中几点:
- 外观:那金属拉丝的A面和C面,确实挺唬人的,看着就比那些塑料本子强不少,摸着也舒服。感觉比较沉稳,适合我这种(自认为)成熟稳重的人。
- 配置:我选的那款好像是酷睿i5的处理器,具体第几代记不清了,反正当时觉得日常办公、处理点图片视频啥的应该够用。SNB平台,听着也还行。
- 品牌:联想嘛大牌子,售后啥的也相对放心点。
上手折腾过程
开箱与初体验:
拿到手第一感觉就是,有点分量,金属机身确实不一样。打开A面,C面的金属拉丝掌托手感不错,冰冰凉凉的。键盘是那种有点下凹的设计,当时宣传说是能让打字更省力,实际用起来感觉还行,键程适中,回弹也还算跟手,长时间打字不算太累。
系统与软件安装:
开机,预装的是Windows系统,具体哪个版本我也忘了,家庭版还是啥的。反正我第一件事就是把系统重新分区,然后装上自己常用的办公软件、浏览器、解压缩工具这些。那会儿还流行装各种管家、卫士,我也没免俗。驱动啥的,联想官网都有,或者用驱动软件也能搞定,不算费事。
日常使用感受:
在日常使用中,V470的表现还是可以的。开机速度在当时机械硬盘的年代里不算慢,打开Office三件套、PS这些常用软件都挺流畅。多开几个网页,同时处理文档,基本不会出现明显卡顿。那会儿处理器集成的显卡性能提升了不少,V470好像还带了个入门级的独立显卡,NVIDIA GeForce GT 520M,具体的型号记不太清了。反正对于我这种不怎么玩大型游戏的人来说,平时看看高清视频,简单处理下图片是完全够用了。偶尔玩玩小游戏也没啥压力。
散热方面,金属外壳确实对散热有点帮助,长时间高强度使用,比如连续转换视频格式或者跑一些测试软件的时候,C面键盘区域和底部会有温热感,但还不至于到烫手的程度,风扇声音也会大一些,不过在可接受范围内。
接口方面也还算齐全,USB口、HDMI口、VGA口、网线口、读卡器都有,日常外接设备基本都能满足。
一些印象深刻的小细节
我还记得它的电池续航,当时官方宣传的好像还行,但我实际用下来,不插电也就两三个小时,毕竟是标压处理器和独显,也不能要求太高。不过对于我这种大部分时间都在固定地点办公的人来说,影响不大。
还有就是那个指纹识别,当时觉得挺高大上的,虽然识别率有时候不尽如人意,得多试几次,但聊胜于无,也算是个安全性的加成。
屏幕表现中规中矩,就是普通笔记本屏幕的水平,色彩啥的也别指望太惊艳,办公够用就行。
最终成果与总结
这台扬天V470前前后后也陪我战斗了好几年,从日常办公到偶尔出差,都还算给力。它没出过什么大毛病,兢兢业业地完成了它的使命。后来因为性能逐渐跟不上时代的需求了,比如处理越来越大的视频文件、跑虚拟机什么的开始吃力,才把它换了下来。
扬天V470在当时算是一款性价比不错的商务本,外观沉稳,性能均衡,做工也还扎实。虽然现在看来配置已经落伍了,但它在我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确实帮了我不少忙。今天翻出来聊聊,也算是一种怀念。如果现在还有人在用,或者淘个二手的简单处理下文档,估计也还能发挥点余热。
实践出真知,每一台用过的设备都有它自己的故事。这回分享就到这,下次再聊聊我折腾过的其他玩意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