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们儿几个,今天得跟大伙儿好好唠唠我最近折腾的一块老U,就是这个i5-3317u。说起这事儿,还得从我那台用了好几年的主力笔记本开始。
为啥又折腾起老家伙了?
我那台主力机,性能是还行,但就是太重了,天天背着上下班,肩膀都快给我压塌了。寻思着搞个轻便点的小本子,平时就简单处理点文档,看看网页啥的。预算嘛你们懂的,越少越毕竟主力机还在那儿撑着。于是我就开始在各种二手平台瞎转悠,看看能不能淘到点啥便宜货。
转悠了好几天,你猜怎么着?还真让我给碰上一个!一个同城的老哥在出他以前上学时候用的笔记本,说是型号挺老的,具体啥U他自己也记不清了,就说是i5。价格那是相当诱人,我心想管它,只要能开机,能打字,这价格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约了个时间就去面交了。
到手初体验与初步诊断
拿到手一看,好家伙,确实是有点年头了,A面都有不少划痕,键盘也油光锃亮的。开机键一按,风扇呼呼地转,屏幕倒是亮了,但进系统那个龟速,我估计我泡杯茶回来它都还没进桌面。进去之后随便点点啥都卡,任务管理器一看,CPU占用常年高位,硬盘灯狂闪。我心想这U再老,也不至于卡成这样?仔细一看配置,嚯,i5-3317u,4G内存,500G机械硬盘。得,病根找到了,八成是这机械硬盘拖后腿了,内存估计也不太够用。
这U,i5-3317u,我当时也没啥概念,就隐约记得是个低电压版的,主打个省电。想着它毕竟挂着i5的名头,日常用用应该不至于太拉胯?
动手!开始折腾升级之路
既然是自己淘来的,那肯定得好好收拾收拾。咱也不能让它就这么卡着呀。第一步,必须换固态!这是老电脑焕发新生的必备操作,没得商量。立马从抽屉里翻出来一块以前升级换下来的120G小固态,虽然容量不大,但装个系统和常用软件是绰绰有余了。
拆开后盖,清了清灰,把那块老掉牙的机械硬盘给卸了下来,换上固态。这笔记本还预留了个内存插槽,原装是板载的4G。我一寻思,这年头4G内存跑个Win10确实有点吃力,干脆再加一条。又从另一个角落翻出来一条闲置的4G DDR3笔记本内存条,插上去。齐活儿!
硬件搞定,接下来就是装系统。这种老机器,我一般就给它装个精简版的Win10,或者直接上Win7也行,但考虑到有些软件的兼容性,还是选了Win10 LTSC。装系统过程倒是挺顺利,驱动也很快就打好了。
折腾后的实际使用感受
换上固态,加上内存之后,开机速度那叫一个天壤之别!基本上十来秒就能进桌面,打开软件也利索多了,不再是之前那种点一下等半天的感觉了。
具体用起来怎么样?我也试了试:
- 日常办公:打开Word、Excel、PPT这些,速度都还行,处理一些不是特别复杂的文档,完全没问题。同时开几个文档,切换起来也不怎么卡顿了。
- 上网冲浪:用Chrome浏览器,同时开十几个网页标签,只要不是那种内容特别复杂的,也还能扛得住。看看在线视频,1080P的,基本流畅,偶尔快进或者切换清晰度的时候会顿一下,但总体不影响观看。
- 简单娱乐:这U你指望它玩啥大型游戏肯定是不现实的。我试了试以前玩的《英雄联盟》,把画质调到最低,在训练营里跑了跑,帧数大概在40-60帧之间晃悠,偶尔打团可能会掉到30多,勉强能玩,但体验肯定不不过看看高清电影,听听歌,那是完全没压力的。
- 便携性:因为这U本身就是低功耗的,所以这笔记本确实轻薄,续航也还过得去,充满电简单办公用个三四个小时问题不大。这点倒是符合我最初的需求。
这颗i5-3317u,在2024年的今天来看,性能确实已经落伍了。它就是个双核四线程的U,主频也不高,当年主要就是用在那些超极本上的,追求的是个低功耗和便携性。
的总结与感想
经过我这一番折腾和使用下来,我觉得这个i5-3317u,在如果你只是需要一个能:
- 流畅处理日常文档
- 顺畅浏览网页,看看视频
- 偶尔玩点非常老或者配置要求极低的小游戏
- 并且对便携性有一定要求
那它在搭配了固态硬盘和足够内存(比如8G)的情况下,还是能凑合用的。但你要是想用它来剪辑视频、跑大型软件或者玩主流游戏,那还是趁早打消这个念头,纯属给自己找不痛快。
这回折腾,也算是让我对这种老平台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很多时候,电脑卡慢,不一定完全是CPU的锅,像机械硬盘这种老古董,绝对是性能瓶颈。稍微花点小钱,换个固态,加条内存,就能让这些老家伙再战几年,处理些轻度任务还是没啥大问题的。期望值不能太高,毕竟电子产品这玩意儿,更新换代太快了。这i5-3317u,也就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水平,吃点清粥小菜还行,大鱼大肉是真干不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