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绝豆瓣后有什么好处?亲身体验告诉你答案!

tmyb

我的折腾之路:彻底跟豆瓣说拜拜(或者说,保持距离)

最近老琢磨一件事儿,就是怎么能让自己更专注点,少在一些APP上瞎逛浪费时间。点名批评一下,豆瓣!这玩意儿,一开始我就是上去查查电影评分,看看书评啥的,挺好一工具。可不知道啥时候开始,就变味儿了。

起因:时间都去哪儿了?

隔绝豆瓣后有什么好处?亲身体验告诉你答案!

我发现,每次打开豆瓣,本来可能就想花个三五分钟查个东西,结果?看着看着,就开始刷“友邻”的动态,点开一篇影评,顺藤摸瓜又看了好几篇相关的,再不然就是小组里各种帖子,家长里短、明星八卦、社会热点,一不留神,半小时、一小时就没了!最关键的是,看完之后,脑子里乱糟糟的,啥有用的信息也没记住,反而觉得更焦虑了。

我还想着靠自觉。心里默念:“我就看一眼评分,看完就退!”结果?次次打脸。这玩意儿就跟瓜子似的,嗑起来就停不下来。后来我意识到,单纯靠意志力,对我这种自控力一般的人来说,基本没戏。

动手:第一步,电脑端“物理隔绝”

我寻思着,得下点狠手。从我用的最多的电脑开始。以前年轻时候折腾过,知道电脑里有个叫hosts的文件,能屏蔽某些网站。具体在哪儿?我回忆了一下,好像是在系统盘的某个文件夹里。于是我就摸索着去找:

  • 打开“我的电脑”或者“此电脑”。
  • 隔绝豆瓣后有什么好处?亲身体验告诉你答案!

  • 找到C盘,一般系统都在这。
  • 然后是 Windows 文件夹,再进去是 System32 文件夹,再进去是 drivers 文件夹,是 etc 文件夹。
  • hosts文件就在这儿躺着。

找到之后,我先把它复制了一份到桌面,怕改坏了。然后用记事本打开桌面那个,在面加上一句:127.0.0.1 *,还有一句127.0.0.1 *(把手机版的也加上,以防万一)。这个127.0.0.1是个本地IP地址,意思就是把豆瓣的域名指向我自己的电脑,这样它就访问不到真正的豆瓣服务器了。

改完保存,然后把这个修改过的hosts文件,复制粘贴回原来的etc文件夹,替换掉原来的那个。系统可能会提示需要管理员权限,点“是”或者“继续”就行。搞定!试着在浏览器里输入豆瓣网址,果然打不开了,显示无法连接。心里这个舒坦!

隔绝豆瓣后有什么好处?亲身体验告诉你答案!

再接再厉:手机端也不能放过

电脑端解决了,手机端也不能落下。手机上更简单粗暴,直接长按豆瓣APP图标,卸载!眼不见心不烦。一开始还有点不习惯,总想下意识去点那个位置,结果发现图标没了,也就作罢了。

后来有时候实在需要查个书或者电影的资料,我会临时用浏览器打开网页版,用完立刻关掉,坚决不刷。或者,更狠一点,我会用家人的手机查一下,自己的手机上坚决不留它的“活口”。

后续与反思:效果拔群,但并非完全杜绝

这么一通操作下来,效果是立竿见影的。我发现自己每天多出来不少时间,可以看看书,学点东西,或者就是发发呆,都比在豆瓣上漫无目的地刷刷刷强。注意力也更容易集中了,焦虑感也减轻了不少。

说“隔绝”,也不是完全老死不相往来。偶尔,我还是会通过一些非常规手段(比如临时改回hosts文件,或者用别人的设备)去查一些我确实需要的信息。但关键在于,主动权掌握在了自己手里。以前是它“勾引”我,现在是我“临幸”它,性质完全不一样了。

隔绝豆瓣后有什么好处?亲身体验告诉你答案!

我琢磨着,这种方法对付很多容易沉迷的网站或者APP都挺有效的。关键不是技术有多高深,而是你有没有这个决心去改变。对我来说,这回“隔绝豆瓣”的实践,算是一次小小的成功。希望对同样有困扰的朋友有点启发。折腾归折腾,能找回自己的时间和专注,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