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怎么学凯利?快速掌握凯利核心要点很简单。

tmyb

想跟大家唠唠我自个儿琢磨“凯利”这东西的一段经历。我也是偶然听人提起,说这玩意儿能帮着做决策,尤其是在你有点儿把握但又不知道该下多大注的时候。就喜欢琢磨这些能让自个儿心里更有谱的事儿。

最初的摸索

我最开始就是上网瞎搜呗,想看看这“凯利”到底是何方神圣。一看,嚯,还有个公式,f = (bp - q) / b。当时我脑袋就“嗡”一下,啥玩意儿这是,又是p又是q的。但我这人有个犟脾气,越是看着复杂,越想给它搞明白。

普通人怎么学凯利?快速掌握凯利核心要点很简单。

我就耐着性子一点点啃。找了些通俗点的解释,大概明白了几个核心点:

  • 胜率(p): 就是你估摸着这事儿能成的可能性有多大。
  • 赔率(b): 这个得好好理解,不是说赌场那种固定赔率,而是你赢了能拿多少跟你可能亏多少的比率,减去1。比如说,你投1块,赢了能拿回来3块(净赚2块),那赔率b就是2/1=2。
  • 失败率(q): 那就是1减去胜率呗。

普通人怎么学凯利?快速掌握凯利核心要点很简单。

搞明白这几个字母代表啥之后,我就寻思着找个场景练练手。总不能纸上谈兵。

尝试代入与计算

我想来想去,觉得生活中好多事儿都能模糊地套一套。比如说,我以前特喜欢研究一些小众的股票,有时候感觉某只能涨,但又不敢全仓干进去,怕判断失误亏大发了。这时候,我就想,能不能用凯利这套思路来合计合计?

于是我就开始硬着头皮估算。我先去琢磨这个胜率,比如说我觉得某只票未来一个月涨20%的可能性大概有个六成,那p就是0.6,q自然就是0.4。然后是赔率,如果涨了20%,我投1万能赚2千;如果跌了,假设我设个止损线,最多亏10%,那就是亏1千。这么一来,赔率b就约等于赚的(2千)除以可能亏的(1千),等于2。

数据都估摸得差不多了,我就开始往公式里套:f = (2 0.6 - 0.4) / 2 = (1.2 - 0.4) / 2 = 0.8 / 2 = 0.4。算出来个0.4,意思就是说,根据我的估算,我最多可以把我这部分用来“冒险”的资金的40%投到这个机会上。

实践中的磕磕绊绊

普通人怎么学凯利?快速掌握凯利核心要点很简单。

第一次算出来的时候,我心里挺没底的。为啥?因为最难的是估算准这两个玩意儿——胜率和赔率。 你说胜率六成,凭啥是六成?不是五成五或者七成?这玩意儿太主观了。赔率也一样,市场波动那么大,你怎么就能确定赚多少亏多少?

我捣鼓了一阵子发现,凯利公式本身不难,难的是给它喂进去靠谱的数据。如果数据是瞎估的,那算出来的结果也只能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我还试过把它用在一些更小的事情上,比如跟朋友打个小赌啥的,输赢一顿饭那种。这种场景下,胜率和赔率反而好估算一点,因为规则简单明了。通过这些小实践,我慢慢体会到,凯利公式的核心思想是在有优势的时候敢于出手,但又不能一把梭哈,得控制风险,细水长流。

最终的体会与收获

折腾了这么久,我对“凯利”这东西算是有了点自己的理解。它不是啥水晶球,不能预测未来,也不能保证你每次都赢。但是,它确实给了我一个思考框架,让我在面对不确定性,尤其是需要分配资源、衡量风险和潜在回报的时候,能有一个相对量化的参考。

我觉得这玩意儿最大的好处在于,它强迫你去理性地分析胜算和潜在的盈亏比。以前我可能就凭感觉,感觉好就多投点,感觉不好就少投点,或者干脆不投。我会下意识地去想:“这事儿成的概率大概多少?如果成了我能得到如果败了我又会损失”光是这个思考过程,就已经很有价值了。

普通人怎么学凯利?快速掌握凯利核心要点很简单。

我也明白,不能迷信公式。现实世界比公式复杂多了,黑天鹅事件也常有。用凯利公式算出来的结果,我一般会再打个折,保守一点总没错。比如说,算出来可以投40%,我可能实际上就投个20%或者25%,给自己留足余地。

这回捣鼓“凯利”的实践,虽然没有让我一夜暴富,但确实提升了我做决策时对风险和仓位管理的意识。这过程挺有意思的,也算是我个人的一点小进步。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你们有点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