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晚上今天得空,就想着把我前阵子捣鼓的一个小玩意儿——我管它叫“赤色彗星”——给大家说道说道。这名字听着是不是挺唬人的?就是个解决实际问题的小东西,但效果确实挺“彗星”的,所以就这么叫了。
一、这事儿得从哪儿说起?
话说回来,我们这儿平时处理一些数据、报表啥的,总有那么几个环节,特别墨迹。就是那种,你明知道没啥技术含量,纯粹是体力活,但又不得不干。每次轮到干这个,大伙儿都唉声叹气的。我,也是深受其害,每次都寻思,这得浪费多少工夫,能不能整个自动化点的东西来替代?
也就是个念想。后来有一次,又碰上这破事儿,连着加了两天班,就为了整理那一堆玩意儿。那天晚上回家路上,我就琢磨开了,这事儿不能再这么下去了,必须得想个法子。
二、动手开干,折腾起来!
脑子里有了大概的想法,第二天我就开始行动了。我先是仔细分析了整个流程,把每一步需要干输入是输出又是都给捋清楚了。别看这活儿平时干着烦,真要把它掰开揉碎了看,逻辑还挺简单的。
然后,我就开始找工具。咱也不是啥专业程序员,就想着找个简单易上手的。选了个平时自己也用得比较顺手的脚本语言,感觉写起来快,改起来也方便。重点是,能跑就行!
写的过程嘛也不是一帆风顺。对着文档这里查查,那里试试。经常是跑一下,报错,改一下,又报错。有时候一个小小的格式问题,就能卡我半天。那几天,我下班回家也琢磨,吃饭也琢磨,简直是魔怔了。
我还记得有一次,数据源那边稍微变了点格式,我那脚本一下子就跑不通了。当时那个泄气,真想直接删了不干了。但转念一想,这不就是黎明前的黑暗嘛挺过去就好了。于是又耐着性子,一点点调试,加各种判断和容错。这过程,真是痛并快乐着。
三、赤色彗星,初现锋芒!
大概折腾了一两个星期,这小东西总算是能跑通了,而且稳定性也还行。我先拿自己手头的数据试了试。嚯!那家伙,平时我得吭哧吭哧弄小半天的活儿,它“刷”的一下,几分钟就搞定了!那速度,简直了!
当时我就乐了,这不就是“赤色彗星”嘛速度快,效率高,还能解决大问题!
后来我就把这小工具悄悄地用起来了。一开始也没声张,就自己用着爽。后来有同事看我活儿干得快,还挺纳闷,我就偷偷给他演示了一下。家伙,他眼睛都直了,说:“卧槽,你这是啥玩意儿?这么猛?”
再后来慢慢地,知道的人就多了。大伙儿都跑来找我要,说用了之后,幸福感直线飙升。以前最头疼的活儿,现在点几下鼠标就完事了,能不高兴嘛
四、一点小小的感悟
这个所谓的“赤色彗星”,技术上没啥高深的。就是把一些重复性的劳动,用程序给固化下来了。但它带来的改变,还是挺明显的。
我琢磨着,很多时候,我们觉得麻烦、头疼的事儿,可能换个思路,用点巧劲儿,就能轻松解决。关键还是得有那个“我不想再这么干下去了”的念头,然后勇敢地去尝试,去折腾。
这个小工具还在不断完善中,大伙儿有啥新需求,我也会抽空给它加上。虽然它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发明,但能实实在在地帮到大家,我就觉得挺有成就感的。这可能就是我喜欢分享实践记录的原因,记录下这些小小的改变,感觉生活都更有奔头了。
行了,今天就先唠叨到这儿。希望我这点小经验,能给大家一点启发。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