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进行战区划分?了解其重要意义!

tmyb

今天就跟大家伙儿聊聊我自个儿琢磨出来的“战区划分”这点事儿。这词儿听着挺大,搁我这儿,就是把我手头上乱七八糟的事给捋捋清楚,分分类,让自个儿别那么晕头转向。

最初的混乱:一个人就是一支军队,但打的是糊涂仗

大伙儿知道,我平时除了正经工作,还喜欢捣鼓点自己的小玩意儿,写点东西,搞点小社群,有时候还帮朋友参谋参谋他们的小生意。事儿不多,凭着一腔热血,觉得啥都能扛。可慢慢地,摊子铺大了点,那叫一个乱!

为什么要进行战区划分?了解其重要意义!

就说上个月,我同时得琢磨三个方向的事:

  • 内容创作:得想选题,得码字,还得配图。
  • 用户沟通:社群里得回复消息,私信也不能漏了,还得收集反馈。
  • 技术维护:我那几个小破站,时不时得看看有没有bug,服务器稳不稳定。

为什么要进行战区划分?了解其重要意义!

每天一睁眼,脑袋里就跟开了个杂货铺似的,一会儿想着文章还没写完,一会儿又怕社群里有人@我没及时回。结果?这边刚进入写作状态,那边消息提示一响,思路立马断了;刚想去检查下网站,又想起昨天答应人家的稿子还没影儿。效率低不说,人还特别累,感觉自己就像个没头苍蝇,到处乱撞,成果却没多少。

痛定思痛:得给自己划拉几个“战区”

有一天晚上,我对着一堆待办事项发愁,突然就想到以前看过的那些军事历史,说打仗得划分战区,各有侧重,协同作战。我一拍大腿,我这堆破事儿不也一样嘛干嘛非得搅和在一块儿?我也得给自己划几个“战区”!

说干就干,我拿了张大白纸,开始给我这“一个人的战场”进行区域规划:

第一步:明确核心任务块

我先把所有事儿都写下来,然后归类。发现主要就那么几大块,跟我上面说的也差不多:内容产出、用户互动、技术保障,再加一个“学习提升”——毕竟脑子也得充电不是?

为什么要进行战区划分?了解其重要意义!

第二步:设定“战区”并明确“司令官”职责(虽然司令官都是我)

我就把这几块正式命名为我的“战区”:

  • 内容创作战区: 这个战区的核心任务就是保质保量地产出东西。我给自己规定,进入这个“战区”的时间段,手机静音,社交软件全关,一心一意码字、构思。这个“战区”的“我”,就是个埋头苦干的“工兵”。
  • 用户运营战区: 任务是维护好社群关系,及时响应用户。我规定每天固定几个时间段,比如午休前、下班后,专门处理这个“战区”的事务。这时候的“我”,就是个“客服代表”加“情报收集员”。
  • 技术支持战区: 主要负责网站、工具的日常维护和问题排查。这个战区不需要每天都投入,但每周必须有固定时间进行巡查和优化。这个“我”,就是个“技术维护兵”。
  • 为什么要进行战区划分?了解其重要意义!

  • 战略研习战区: 这个战区负责学习新知识、研究新趋势、思考未来方向。可以是看书、看课程,也可以是发呆思考。这个“我”,就是“参谋部”和“后勤部长”的结合体。

第三步:制定“作战”计划和时间表

光划分区域还不行,得有时间保障。我就开始尝试把每天、每周的时间,根据这些“战区”的优先级和任务量,进行粗略的分配。比如,上午思路清晰,主要时间就给“内容创作战区”;零碎时间就分给“用户运营战区”处理消息。

实践效果:从手忙脚乱到心中有数

刚开始执行的时候,也不太习惯。老想跨区“作战”,比如写着东西,就忍不住想去看看社群。但我强迫自己,一个时间段就专注一个“战区”的事。慢慢地,效果就出来了。

为什么要进行战区划分?了解其重要意义!

最明显的感觉是,焦虑感大大降低了。因为我知道,每个“战区”的事都有特定的时间去处理,不用担心这个顾不上那个。比如我知道下午有专门的“用户运营”时间,那上午写东西的时候就能更安心。

是效率真的提高了。专注的力量是无穷的。以前写篇文章可能拖拖拉拉一天,现在集中两三个小时,质量反而更高。

再有就是条理性强了。每个“战区”都有自己的小目标和待办清单,做完一件划掉一件,特有成就感。不像以前,感觉啥都做了,又好像啥都没做完。

这个“战区划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候某个“战区”突然有紧急军情,比如网站崩了,那肯定得先调集所有“兵力”去“技术支持战区”抢修。但有了这个框架,我感觉自己从以前的“游兵散勇”,变成了有组织有纪律的“集团军”,虽然指挥官和士兵都是我一个人,哈哈。

这就是我自个儿琢磨的“战区划分”实践。方法挺土,但对我挺管用。希望能给同样感觉事情多、忙不过来的朋友一点小启发。核心思想就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一堆事切成块,然后一块一块去啃。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