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璃有哪些名场面?带你回顾那些经典剧情片段!

tmyb

想跟大家伙儿聊聊我最近捣鼓的一个小玩意儿——“梦璃”。这名字听着是不是有点儿玄乎?一开始也没想那么多,就是脑子里突然蹦出来这么个形象,觉得挺有感觉的,就想着把它做出来瞅瞅。

一切的开始:一个模糊的念头

说起来,这事儿得从几个月前说起。那阵子我不是闲着没事嘛就喜欢在网上瞎逛,看各种大神的作品。看着看着,心里就痒痒了,寻思着自己是不是也能整一个出来。刚好那几天晚上老做些奇奇怪怪的梦,醒来模模糊糊记得些片段,就想着把这种感觉给具象化一下。

梦璃有哪些名场面?带你回顾那些经典剧情片段!

“梦璃”这个名字,也是那时候琢磨出来的。带个“梦”字,又有点儿琉璃那种易碎又剔透的感觉,我觉得还挺符合我最初那个模糊的念头的。

动手前的准备:磨刀不误砍柴工

有了想法,那就得动手了。干啥事都喜欢先琢磨清楚。虽然说是个小玩意儿,但也不能瞎搞不是?

第一步,我先是在纸上画了些草图。我画画水平也就那样,幼儿园大班水平,哈哈。主要是把脑子里那个大概的轮廓、姿态给勾勒出来。反复画了好几稿,感觉越来越清晰了。主要就是想表现一种飘逸、有点儿忧郁又带点儿神秘的气质。

然后就是选工具了。我电脑里装的那些个建模软件,好久没用了,都快忘干净了。还是选了个我相对熟一点的,想着能快点上手。这玩意儿,工具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想法和你肯不肯花时间去磨。

磕磕绊绊的过程:痛并快乐着

梦璃有哪些名场面?带你回顾那些经典剧情片段!

初期建模: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建模型的时候,真是各种不顺手。对着屏幕上的那一坨“泥巴”,我是一会儿拉长,一会儿捏扁,怎么看怎么别扭。尤其是脸部,最难搞。稍微动一点,整个感觉就全变了。那几天我几乎是天天对着镜子研究人脸结构,都快成魔怔了。

后来灵机一动,找了些参考图,对着一点点调整。这个阶段,耐心真的是太重要了。有时候一个小细节,可能就要磨上好几个小时。每当攻克一个难点,比如把鼻子捏得像样了,或者把眼睛调得有神了,那种成就感也是实打实的。

细节雕琢:

基础形态搞得差不多之后,就开始加细节了。头发丝儿,衣服的褶皱,还有一些小配饰啥的。这部分工作量挺大的,但也最有意思。因为你能眼瞅着那个“泥人”一点点变得精致起来,越来越接近你心里想的那个样子。

我给“梦璃”设计的是那种宽袍大袖的衣服,想着能飘逸点儿。结果做起来才发现,这褶皱也太难表现了!怎么弄都觉得僵硬。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一点点刷,一遍遍地调整。有时候搞烦了,就站起来溜达溜达,或者干点别的,换换脑子再回来继续。

梦璃有哪些名场面?带你回顾那些经典剧情片段!

材质和贴图:

模型建接下来就是上色,也就是弄材质和贴图。这块儿我也折腾了好久。一开始想用那种很华丽的丝绸质感,试了半天,效果总是不太对。后来想想,还是朴素点儿,太花哨了反而失去了那种梦幻的感觉。

选了一种带点儿微光的,有点儿像月华一样的材质。颜色也选了比较清冷的色调。皮肤的质感也调整了好几版,希望能做得通透一点,但又不能太假。

最终的呈现:总算有个交代

前前后后搞了差不多快两个月,中间有好几次都想放弃了。尤其是遇到瓶颈,怎么都调不出想要的效果时,那叫一个抓狂。幸好还是坚持下来了。

当渲染出图,看到“梦璃”静静地站在那里,虽然跟最初脑海里那个完美的形象比起来,肯定还有很多不足,但我自己心里还是挺满意的。毕竟是自己一点点“捏”出来的嘛就像自己孩子一样,怎么看怎么顺眼,哈哈。

梦璃有哪些名场面?带你回顾那些经典剧情片段!

整个过程,就像一次长途跋涉。一开始是凭着一股子热情和新鲜劲儿往前冲,中间会遇到各种困难和疲惫,但只要咬牙坚持下去,总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这回捣鼓“梦璃”,最大的收获不是那个模型,而是整个过程中的那些思考、尝试和坚持。也让我明白,很多事情,看着难,但只要你肯花心思,一步一个脚印去做,总能做成点儿好了,今天就先分享到这儿,希望大家也能从我的这点儿实践记录里找到点儿乐子或者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