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得空,想跟大家唠唠“哈默尔”这个名字。我一开始对这名字也没啥特别感觉,就是前阵子瞎鼓捣东西的时候,偶然间瞅见了,然后就琢磨上了。
初识与探索
我这人就这点毛病,对一些看着不起眼的事儿容易上心。看到“哈默尔”这仨字,第一反应是,这谁?干啥的?听着像个外国人名。我就顺手在网上划拉了一下,还真有好几个叫这名的。
最先跳出来的是个踢球的,叫本·哈默,守门员。我想,,体育界的。然后又看到个小孩,才十一岁,也叫哈默尔,说是智商特高,得了个满分,成了啥天才组织里最小的。当时我就想,现在的娃儿可真厉害。
再往下翻,又出来个叫加里·哈默尔的,这回是个大佬了,说是世界级的管理大师,搞战略的。我一看,嚯,这跨度可真大,从踢球的到小天才再到管理大师,都叫这名儿。
实践中的“哈默尔”时刻
真正让我对“哈默尔”这名字留下印象的,倒不是这些人本身,而是我琢磨这名字的时候,联想到自己的一些经历。尤其是那个管理大师哈默尔,说啥“概念上的创新要优先于技术上的创新”。这话我琢磨了半天。
我想起我之前捣鼓一个个人小项目的时候,遇到个坎儿,怎么也过不去。当时就是一头扎进技术细节里,代码改了又改,工具换了又换,就是不行。那几天真是头都大了,就跟“默尔”那词儿似的,默默地在那儿憋着,自己跟自己较劲。
后来实在没辙了,我就把手头的事儿全停了。出去溜达了两圈,放空了一下。回来之后,我没急着看代码,而是重新想了想我到底要干这个项目的核心目的是什么。这么一琢磨,你猜怎么着?我发现我之前钻牛角尖了,老想着怎么用现有的技术去硬磕那个难题,换个思路,从需求本身出发,稍微调整一下实现方式,根本就不用那么费劲。
我当时就想,这不就跟那个哈默尔大师说的有点像嘛虽然我那算不上啥“概念创新”,顶多算是换了个脑筋,但那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确实是先有了思路上的转变,技术实现才顺畅起来。
- 第一步:遇到难题,一头扎进技术细节,反复尝试,失败。
- 第二步:陷入困境,心里憋屈,就是那种“默默忍受”和“默默思考”的状态。
- 第三步:暂时放下,调整思路,从问题的根源和最初的目标开始重新审视。
- 第四步:找到新的思考角度,发现之前的技术路径并非唯一,甚至不是最优。
- 第五步:根据新的思路调整方案,问题迎刃而解。
虽然我没见过哪个哈默尔本人,也没深入研究过他们的理论或者球技,但这个名字,因为我自己的这点小经历,反倒记住了。有时候,遇到难事儿,死磕不一定有用,退一步,换个角度“默尔”一下,琢磨琢磨根儿上的事,可能就有新发现了。这算是我自己对“哈默尔”这个名字,或者说由这个名字引发的一些思考的实践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