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跟大家唠唠这个足球里的“越位”。我一开始看球赛,也是一头雾水,裁判一吹哨,进攻停了,解说员喊“越位了!”,我就跟着“”一声,心里直犯嘀咕,这到底是咋回事?
后来看得多了,也自己瞎琢磨,再加上有时候跟朋友一起看球,听他们掰扯,慢慢就有那么点感觉了。就喜欢搞明白这种看似复杂但有规律的事儿。所以我就专门花了点时间去研究,怎么才算越位,怎么就不算。
我一开始的理解特简单,就觉得进攻的队员,跑到防守队员前面去了,球传给他,就算越位。结果发现,经常有这种情况,裁判根本不吹。我就纳闷了,这裁判是不是眼神不
后来我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第一个关键点,也是我最开始没弄明白的,就是要看准一个“瞬间”——那就是传球的那个队员,他脚碰到球,把球传出去的那一刹那。不是看接球队员拿到球的时候在哪儿,而是看传球那一瞬间,他在哪儿。
第二个关键点,是看“人”。要找对方球队里,除了守门员之外,离自家球门第二近的那个防守队员。通常情况下,守门员是一个,所以我们一般说的是倒数第二个防守球员。有时候守门员可能冲出来了,那就要看实际情况,反正就是找倒数第二个防守的人。
好了,现在把这两个点串起来。在传球那一瞬间,如果进攻方准备接球的那个队员:
他整个人或者他身体的任何能进球的部位(比如头、身体、脚,胳膊和手不算)处在了对方半场。
并且,他比那个“倒数第二名防守队员”更靠近对方的球门线。
他还比足球本身更靠近对方的球门线。
如果这几个条件都满足了,那他就处在“越位位置”了。
但是,仅仅处在越位位置,还不一定会被吹犯规。第三个关键点来了,就是这个处在越位位置的队员,他得实际参与到进攻当中去。啥叫实际参与?
比如他去接那个传过来的球了。
或者他虽然没碰到球,但是他的动作干扰了对方防守球员(比如挡住了守门员视线,或者跟防守队员抢位置去了)。
再或者,他从越位位置获得了利益,比如球打在门框或者对方球员身上反弹到他脚下,他顺势射门了。
只有处在越位位置,并且实际参与了进攻,裁判的哨子才会响起来,判罚越位。
也有几种情况是不算越位的:
比如球员在自己半场接到球(哪怕他前面一个防守队员都没有)。
直接从球门球、角球、界外球发出来的时候,接球队员哪怕在越位位置,也不算越位犯规。
我就是这么一点点琢磨,看比赛的时候特别留意裁判的判罚,然后在脑子里回放,对照这几个点,慢慢就看明白了。现在基本上看球,十有八九的越位我都能看出来了,也不会再瞎起哄了。这个过程挺有意思的,把一个模糊的概念搞清楚,感觉自己看球的水平都提高了点儿,哈哈。
希望我这点实践经验,能帮到那些跟我以前一样对“越位”迷迷糊糊的朋友们。搞懂了也就那么回事儿,没那么玄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