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转换软件”,我可真是有不少话想说。这些年为了倒腾各种文件格式,没少费工夫,也踩了不少坑。今天就跟大家伙儿聊聊我这点儿折腾经历。
最早接触这玩意儿,还是因为家里那些老旧的录像带。好不容易找人把它们转成了电子版,结果拿到手一看,傻眼了。有的是VCD里扒出来的DAT文件,有的是些奇奇怪怪的AVI,还有些是早年间流行的RMVB。放电脑上,这个播放器不支持,那个播放器没声音,想在手机上看看更是费劲。
那时候真是抓瞎,就想着得把这些视频转换成通用的MP4格式,这样在啥设备上都能看。于是就开始了我的漫漫“找软件”之路。
真跟无头苍蝇似的。
我在网上一搜“格式转换”,哗出来一大堆。什么“万能格式工厂”、“极速转换器”,名字一个比一个响亮。我寻思着,这不就简单了?随便下一个不就得了。结果?哼,天真了!
- 下载的第一个,好家伙,装完了桌面多出来五个图标,浏览器主页也给我改了,转换功能还没用上,电脑先卡得不行。
- 试了第二个,界面花里胡哨的,广告弹窗一个接一个,关都关不赢。好不容易找到转换按钮,跟我说免费版只能转3分钟,或者转出来的视频中间带个大大的水印。你说气不气人?
- 还有些,操作那叫一个复杂。我就是想把一个MOV的视频转成MP3,提取个音频出来,愣是研究了半天没找到在哪儿设置。感觉不是给人用的,是给神仙用的。
那段时间,我电脑里装了卸,卸了装,来来回回折腾了好几款软件。有的转出来的画质惨不忍睹,有的转到一半就报错闪退。真是把我给整没脾气了。
后来我学精了点儿
吃了几次亏之后,我也算摸索出点门道了。不再轻易相信那些吹得天花乱坠的广告,开始注意看些用户的评价,找些相对“干净”点的工具。
我发现,有些软件虽然界面朴素,甚至有点丑,但功能实在,没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核心功能就是转换,选文件,选目标格式,开始,完事儿。 这种用起来反而舒心。比如我后来固定用了那么一两个,虽然可能转换速度不是最快的,但胜在稳定,支持的格式也还算全,常见的MP4、AVI、MKV、FLV、MOV这些视频格式,还有MP3、WAV、AAC这些音频格式基本都能应付。
我现在的操作流程也简单了:
- 明确需求: 先搞清楚我要把啥文件转成啥格式。比如,视频是为了在手机上看,那MP4兼容性最如果是想提取视频里的背景音乐,那就转成MP3。
- 添加文件: 打开软件,把要转换的文件拖进去,或者通过“添加文件”按钮选择。批量转换通常也都支持,省事儿。
- 选择输出格式和设置: 这一步最关键。在输出格式列表里找到我想要的。一般软件都会预设一些常用的设备型号,比如苹果手机、安卓平板啥的,直接选就行。讲究点儿的还可以调整一下分辨率、比特率这些参数,不过我一般用默认的就够了,追求一个“能用就行”。
- 开始转换: 设置好输出路径,免得转完了找不到文件。然后就点那个大大的“开始”或者“转换”按钮,泡杯茶等着。文件大的话,可能得等一会儿。
除了音视频,后来工作中也遇到过文档格式转换的问题。比如客户发来一个PDF文件,里面有些内容需要修改,但PDF编辑起来太麻烦了。我就去找那种能把PDF转成Word的工具,市面上也有不少叫什么“PDF转换王”之类的。转成Word之后,编辑起来就顺手多了,改完再转回PDF或者直接发Word都行。这也算是转换软件的一种,确实能提高不少效率。
我的一点小总结
折腾了这么久,要我说,选这种转换软件,别光看它广告吹得有多牛,关键还是得自己用着顺手,能解决问题。
第一,得干净。 别一下载就给你捆绑一堆乱七八糟的,甚至带病毒木马,那就得不偿失了。
第二,功能要实用。 我就是要转个格式,你给我整一堆用不上的高级功能,反而碍事。能支持主流格式快速切换,比如MP3、MOV、FLV这些都能搞定,就很好了。
第三,操作得简单明了。 按钮在哪儿,怎么设置,一眼就能看明白。咱也不是专业搞技术的,太复杂的真没精力去研究。
第四,效果得过得去。 转出来的文件别缺斤少两,画质、音质不能损失太严重,不然转了也白搭,影响观看和使用。
反正,现在这类软件多得很,免费的、付费的都有。真有需求了,多试试,总能找到一两款适合自己的。我今天分享的也就是我个人的一些实践和体会,希望能给正在为格式转换头疼的朋友们一点点参考。工具嘛就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别让工具反过来把咱给难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