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我自个儿琢磨《花木兰》配音这点事儿
大伙儿今天想跟各位唠唠我最近瞎折腾的一件事儿——给《花木兰》动画片配音。我这纯属业余爱自娱自乐,跟人家专业的比不了,就是图一乐呵,顺便记录下这过程中的乐子和发现。
起因嘛也挺简单的。 前阵子不是又把迪士尼那部老版《花木兰》翻出来看了嘛就是1998年上海电影译制厂配音的那个版本。那配音,绝了!我从小就爱听,那几位老师的声音,真是把木兰的英气、她爹的慈爱、木须龙的贫嘴都给盘活了。看着看着,我就寻思,要不咱也试试?体验一把给动画人物赋予声音的感觉。
说干就干,我的“实践”就开始了:
- 第一步,找素材。这个好办,网上搜搜就有原片片段。我特意挑了几个我印象深刻的,比如木兰替父从军前剪头发那段,还有训练营里的一些搞笑片段。
- 第二步,扒台词。 有些片段能找到现成的台词文本,找不到的我就自己撸起袖子,一句一句听,再吭哧瘪肚地打出来。这活儿看着简单,挺费神,尤其是有些语气词、口头语,得反复听才能抓准。
- 第三步,准备“录音棚”。 我哪有啥专业设备,就是把家里最安静的那个小屋子门窗一关,手机调到录音模式,耳机戴上,齐活儿!虽然简陋,但仪式感得有。
- 第四步,开嗓! 这才是重头戏。我对着扒下来的台词,看着画面,努力模仿原版配音老师的语气、情感。您猜怎么着?一开口,自己都乐了!要么就是感情不到位,干巴巴的;要么就是用力过猛,特假。尤其是木兰那种既有女性的柔情,又有战士的刚毅,这分寸太难拿捏了。
- 第五步,反复对比,反复录。 录完一段,我就放原版听听,再听听自己的。那差距,简直了!这时候才真正体会到,人家上海电影译制厂那些配音演员是真牛,不光声音好听,关键是那情感的投入和表达,太到位了,感觉他们就是那个角色。
整个过程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不容易”! 以前看电影,觉得配音嘛不就是照着稿子念嘛自个儿一试才知道,这里头学问大了去了。气息的控制、语速的快慢、情绪的转换,甚至连口型都得尽量对上,不然就出戏。我录了好几遍,有的片段勉强能听,有的干脆就是“车祸现场”。
我琢磨这事儿跟我之前瞎捣鼓别的东西有点像。记得有一回,我心血来潮想自己整个小网站,看人家教程好像不难,结果从买服务器到配置环境,再到写几行破代码,卡得我焦头烂额。网站是上线了,丑得不忍直视,功能也就那样。但就是这么一折腾,我对那些正儿八经的程序员就多了份敬佩,知道人家那活儿真不是敲几下键盘就完事的。
这回配音也一样。虽然我这“花木兰配音”实践算不上成功,顶多是个体验。但通过这个过程,我对配音这行当是打心底里佩服。也更加珍惜像98版《花木兰》这种优秀的译制片,它们真是给我们的童年增添了太多色彩。以后看动画片,我肯定会更加留意那些幕后的声音英雄们。
得,今儿就先分享到这。纯属个人瞎折腾记录,大家看个乐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