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琢磨韩乔生老师评国足这事儿的
这两天,国足比赛的事儿又在朋友圈刷屏了,我这不好体育这口儿的都忍不住瞅了几眼。主要还是韩乔生老师的那些个评论,总能说到我心坎里去,所以我就专门找了些他老人家的点评,细细琢磨了一番,也算是自己做了一次小小的“实践学习”。
第一步,我就是先搜罗信息。打开手机,微博、体育新闻,随便一划拉,韩老师的观点就都出来了。印象最深的有这么几条:
- 他说国足那个换人,“太被动了,都迈不开腿了”。我一看这话,太形象了!脑子里立马就有画面感了。
- 还有那个阵型调整,什么上半场442,下半场又改成532,老韩也直言“看不明白这样的调整有何意义”。
- 再有就是那个老大难问题,定位球防守,他说是“致命漏洞”,我看球不多,但好像每次国足吃亏,十有八九都跟这个定位球有关。
我就结合自己看球那点儿浅薄的经验去琢磨。 虽然看得不多,但国足的比赛,只要有空,还是会瞄两眼的。韩老师说那些问题,我回忆了一下,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儿。有时候看着看着,就感觉场上球员那股劲儿上不来,跑动也不积极,跟丢了魂儿似的。你说教练在场边急不急?肯定急,但球员在场上就是那个状态,换谁上去可能都差不多,这就很让人无奈了。
我还记得韩老师提到,说网上有言论让国足抱着“打酱油”的心态去踢。这话听着有点丧气,但仔细想想,有时候咱们球迷可能比球员还着急,恨铁不成钢嘛可足球这玩意儿,光靠着急也没用,球员的心态、斗志,还有那基本功,才是硬道理。这让我想起我以前工作的时候,带过一个实习生, 小伙子人挺聪明,但就是干活有点飘,总觉得这些基础的活儿没啥技术含量,不乐意下功夫。我当时就跟他说,你现在就是打地基,地基不牢,以后楼盖高了容易塌。这跟踢球一个道理,基本功不行,再好的战术也白搭。
看国足比赛有时候真是一种煎熬。特别是那种眼看着要赢了,或者至少能平,结果时刻被人家一个定位球或者一个反击给打懵了,那种感觉,就像是你辛辛苦苦做了一桌子菜,结果上桌前不小心把盐罐子打翻了, 前面所有努力都白费了,心里那个堵,别提了。韩乔生说国足在运动战防守方面有了“质的提升”,这话我听着还挺欣慰,说明还是有进步的嘛但那个“定位球防守依然是致命漏洞”,又把人打回现实了。
我这番“实践”下来,感觉韩乔生老师的评论,真是说到了点子上。 他那些话虽然听着有点糙,甚至有点“尖锐”,但确实是一针见血。咱们球迷也就是跟着瞎操心,真正要改变,还得靠教练和球员们自己去努力。希望他们能把这些批评当成动力,好好下次能给咱们带来点惊喜。不然,老让韩老师这么操心,我听着都替他累得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