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儿个就跟大家伙儿唠唠我前阵子跑去乌拉圭和哥伦比亚的这点事儿。这俩地方,我原先也没太往心里去,南美嘛总觉得远,麻烦。
一切的开端
事情是这么开始的。有一次跟哥们儿喝酒,聊起旅游,他说现在有些南美国家,你要是有那就是美国签证,用过的那种,就能直接进,省了不少事儿。我一听,我这不正好有嘛之前去美国出差办的,还热乎着。这就勾起了我的念头,琢磨着是不是可以安排一下。
回家我就开始上网扒拉,看看哪些国家可以这么干。一查,嚯,还真不少,乌拉圭和哥伦比亚就在里头。这两个国家名字听着就有点意思,一个感觉挺文艺,一个感觉挺热情。我想着既然都能去,干脆一次走俩,也算不白折腾一趟。
准备工作,也没那么复杂
定了目的地,接下来就是具体操作了。最重要的当然是确认签证政策,我特地又找了些官方点的说法,确保我这美签是管用的。确认无误后,心里就踏实多了。要是还得单独办签证,我估计这股劲儿就泄了。
然后就是看机票和住宿。这俩大头,我一般都是提前个把月就开始刷。也没啥特别的技巧,就是多看几个平台,比比价。有时候夜里刷说不定还能碰到便宜点的。住宿,我个人不太喜欢那种特别豪华的酒店,就找了些当地评价还不错的,干净安全就成,主要还是想体验体验当地生活嘛
对,还有换钱。这个我一般是在国内换点美元,然后到了当地再换成当地货币。信用卡也得备着,以防万一。还有就是语言,这两个国家都说西班牙语,我这水平也就停留在“你好”、“谢谢”的阶段,所以提前下了个翻译软件,事实证明,这玩意儿关键时刻真能救命。
行李嘛也没啥特别的,就是些换洗衣物,常用药,转换插头啥的。对了,防晒和驱蚊的玩意儿一定要带,那边太阳还是挺厉害的。
先说说乌拉圭
我是先飞的乌拉圭。落地首都蒙得维的亚,第一感觉就是,这地方真安静。跟我想象中的南美不太一样,没那么多喧嚣,街道挺干净,人也挺悠闲。老城区那边,好多老建筑,走在石板路上,感觉时间都慢下来了。
我在那边待了大概四五天。主要就是在城里瞎逛,去了独立广场,看了议会大厦,还沿着那个兰布拉海滨大道走了走,吹吹海风,挺舒服。当地人好像特别喜欢喝马黛茶,人手一个葫芦瓢似的杯子,插个吸管,随时随地都能来一口。我也好奇尝了尝,那味儿,怎么说,有点冲,哈哈,不太习惯。
乌拉圭给我的感觉就是小巧玲珑,有点欧洲小镇的范儿。足球氛围也挺浓,虽然咱不是铁杆球迷,但也能感受到他们对足球的热爱。是个适合慢慢溜达,放松心情的地方。
再聊聊哥伦比亚
从乌拉圭飞哥伦比亚,那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一出机场,那股子热浪夹杂着拉丁音乐的节奏就扑面而来。我主要去了波哥大和麦德林这两个城市。
波哥大是首都,地势高,早晚有点凉。老城区拉坎德拉里亚那边,彩色的房子,涂鸦也多,很有艺术气息。我还特地去坐了缆车上蒙塞拉特山,山顶能俯瞰整个城市,视野特开阔。黄金博物馆也值得一去,里面的金器看得我眼花缭乱,真是佩服古人的手艺。
麦德林,以前总听说这地方不安全,但现在感觉好多了。城市建在山谷里,气候宜人,被称为“春城”。我去了那个著名的第13区,以前是贫民窟,现在通过艺术改造,变得特别有活力,那些五颜六色的涂鸦和户外电梯,成了网红打卡点。当地人也特别热情,虽然语言不通,但比划带猜的,也能聊上几句。
,哥伦比亚的咖啡那必须得尝尝。随便找个咖啡馆坐下,点一杯,那香味儿,绝了。跟咱们平时喝的速溶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一点小总结
就这么着,乌拉圭和哥伦比亚算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一圈。要说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两个国家虽然离得不远,但风格差异还挺大的。乌拉圭更像个安静内敛的绅士,哥伦比亚则是个热情奔放的舞者。
整个行程下来,最大的便利还是那个美签入境,确实省心。吃住行方面,花费也还能接受,不算太离谱。最重要的还是走出去看了看,感受了不一样的文化和风土人情,这种体验是用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你要是问我推荐哪个,我还真说不看个人喜喜欢清静的,可以去乌拉圭发发呆。喜欢热闹,想体验浓郁拉丁风情的,那哥伦比亚肯定不会让你失望。反正,这回实践下来,我觉得挺值,也算是给自己的人生履历上又添了一笔不一样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