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晚上今天这事儿,我得好好说道说道。标题你们都瞅见了,《马拉松事故20人遇难原因》,这事儿当时一出来,我跟你说,我正在家扒拉饭,手机叮咚一响,群里炸锅了,说甘肃那边山地马拉松出大事儿了,一下子就没了20条人命!我当时筷子都掉桌子上了,心里咯噔一下,赶紧放下碗,就去网上各种搜,想看看究竟咋回事儿。
我的第一反应与信息搜集
一开始我是不信的,这年头马拉松比赛多如牛毛,咋能出这么大的篓子?我就先去翻官方媒体的报道,想确认这消息是不是真的。结果一看,还真是!白银市市长都出来开发布会了,说是黄河石林那个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碰上了极端天气,搜救回来151人,里头有8个轻伤的,但有20个人找到的时候,已经不行了,还有1个失联的当时还在找。我当时就寻思,这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心里堵得慌。
深挖原因:我的分析过程
冷静下来之后,我就开始琢磨这事儿背后的原因。我这人就这样,碰到想不通的事儿就爱较真,非得弄个明白。我把能找到的新闻报道、一些参赛者的回忆、还有一些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分析,都前前后后看了个遍。这一看,真是越看越心惊,越看越觉得这事儿不是偶然。
我总结了一下,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也是我琢磨出来的:
- 天气突变太吓人:这是最直接的导火索。当时是碰上了冰雹、冻雨、大风,气温骤降。你想想,在高海拔地区,穿着单薄的运动服,突然来这么一下,体温很快就失控了,这叫“失温”,非常致命。
- 赛事组织有漏洞:
- 预警不足:这么大的赛事,对天气预报的研判是不是到位了?有没有针对极端天气的应急预案?我瞅着够呛。
- 强制装备要求不严:我看有些报道说,冲锋衣这些保暖装备,在赛前检查的时候,好像不是强制要求必须带的,或者说检查不严格。这在高海拔越野赛里,简直是拿命开玩笑。
- 补给和救援点设置:赛道那么长,尤其是在高海拔、地形复杂的CP点(检查/补给点)之间,距离是不是太远了?一旦出事,选手很难及时得到补给和救援。我看到有选手回忆,在最难受的那段路,想退赛都找不到工作人员。
- 通讯问题:山区信号不好是常事,但赛事组织方有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准备备用的通讯手段?这直接影响求救和救援的效率。
- 部分参赛选手准备不充分:虽然说主办方责任大,但参加这种极限越野赛,自己也得有点B数。是不是对比赛的难度、高海拔的风险认识不足?有没有进行过充分的野外生存和自救训练?保暖装备是不是带够了?我觉得有些选手可能过于自信,或者低估了自然的威力。
- 救援响应有点慢:从事发到大规模救援力量介入,中间有没有耽误时间?在那种恶劣天气下,每一分钟都很宝贵。我看报道说,初期可能还是靠其他选手互助和小范围救援,这肯定是不够的。
我的反思与感悟
这回事故,真不是一个单一原因造成的,是好几个因素叠加在一起,才酿成了这么大的悲剧。我看完这些,心里特别不是滋味。说白了,这就是对生命的漠视,或者说是经验主义害死人。可能以前也这么办过比赛,没出事儿,就觉得万事大吉了,结果这回老天爷一发威,所有的短板都暴露出来了。
我自个儿也跑过几次马拉松,虽然都是城市马,没跑过这种越野的,但也知道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有多重要。任何时候,安全都得是第一位的。赛事组织方不能光想着经济效益、城市名片,把最基本的安全保障给忘了。而作为参赛者,也得对自己的能力和比赛的风险有清醒的认识,不能盲目冒险。
这事儿给我最大的触动就是,很多时候,事故的发生,往往就差那么一点点。可能就是少了一件冲锋衣,可能就是少了一个及时的天气预警,可能就是救援晚了那么半小时。但这一点点,积累起来,就是生与死的距离。
希望这样的悲剧以后别再发生了。每次看到这种新闻,都觉得心里沉甸甸的。今天就先跟大家伙儿聊到这儿,算是我对这件事儿的一个实践记录和思考过程。希望大伙儿出门在外,不管干都把安全放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