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天儿是真冷,走在路上那风跟刀子似的,嗖嗖地往骨头缝里钻。我就寻思着,得把咱这点儿抗寒的实践经验给大伙儿说道说道。
我的“冷风”初体验与摸索
想当年我也是个“冻美人”,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凉,穿再多都觉得透风。特别是刚出来工作那会儿,天天挤公交,站在风口里等车,那滋味,啧啧,谁试谁知道。有好几次都差点冻感冒,耽误了不少事儿。后来我就琢磨开了,这不行,总不能年年冬天都这么熬着?必须得想点辙。
第一步,我从“头”和“脚”开始武装。老话儿说“寒从脚起”,这话真不假。我就先从脚上下功夫。每天晚上坚持热水泡脚,泡到微微出汗,那叫一个舒坦。出门的鞋子也换了,底子加厚的,里面再垫个毛绒绒的鞋垫,齐活儿!袜子也得是纯棉吸汗的厚袜子,不能含糊。脑袋瓜子也重要,以前觉得戴帽子土,现在不了,出门必戴帽子,能护住耳朵的那种最风再大也不怕吹得头疼了。
然后就是穿衣服了,以前傻乎乎地套一件巨厚的毛衣,在屋里热死,出门还是冻。后来学聪明了,搞那个“洋葱式穿法”。里头穿贴身的,吸汗的,中间来件保暖的,比如抓绒衣,外头再套个防风的外套。这样进屋了方便脱,出门了也扛得住。特别是脖子,高领衫或者围巾必须安排上,把脖子那块儿的口子一堵,热乎气儿就不容易跑了。
饮食与小习惯的调整
光靠穿还不够,吃食上我也做了调整。冬天就得多吃点热乎的,什么羊肉汤、姜母鸭,喝下去浑身都暖洋洋的。早上出门前,我还会喝杯热牛奶或者豆浆,肚子里有货,就不那么怕冷了。平时也注意多喝热水,不是瞎说,热水确实能让身体暖和起来。
还有个小细节,就是保护好鼻子。冷风一吹,鼻子最先遭殃,又干又冷。我出门除了围巾有时会把鼻子也捂上点,还会特意做做“捏鼻呼气”的动作,就是轻轻捏住鼻翼两侧,然后用嘴巴慢慢呼气,再用鼻子慢慢吸气,感觉能让鼻腔稍微适应一下冷空气,不至于那么刺激。
我还发现,冬天得多活动活动。别因为冷就窝在家里不动弹。我特意在上下班的时候,如果时间允许,会提前一站下车,快走一段路。走起来,血液循环快了,身体自然就热了。在办公室坐久了,也起来跺跺脚、搓搓手,别让身体凉下来。
实践出真知
就这么一套组合拳下来,你别说,还真管用。现在走在冷风中,虽然还是冷,但身体里头是热乎的,那种从内到外的暖和劲儿,跟以前那是天差地别。手脚也不像以前那么冰了,感冒也少了。
冬天保暖这事儿,真得自己上心,一点点摸索,找到适合自己的法子才行。别硬抗,身体是自个儿的。希望我这点儿不成熟的小经验,能给大伙儿提个醒儿,让咱都能暖暖和和地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