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想跟大家聊聊“爱”这个有点玄乎又特别实在的东西。以前我总觉得,两个人在一起久了,那爱,要不就轰轰烈烈地烧,要不就慢慢变成一潭死水。身边不少朋友也是,刚结婚那会儿甜甜蜜蜜,过个几年就开始抱怨,说对方好像不爱自己了,日子过得没滋没味。我就老琢磨,真是爱没了吗?还是说,咱这表达爱的方式,没对上频道?
后来有段时间,我自己也感觉跟我家那位沟通有点卡壳,明明心里挺在乎对方,话到嘴边就变了味,或者干脆就懒得说了。那种感觉挺憋屈的。我就想,不行,我得试试,看看能不能找着那个所谓的“爱的语言”。我这人犟,不信邪,觉得事在人为,总有点啥是我能做的。
我的实践过程也挺笨拙的。
我就是观察。留心看我家那位在什么时候会眼睛发亮,什么时候会特别开心。我发现,有时候我随口一句夸奖,比如“你今天做的这个鱼味道真不错”,或者“你新买的这件衣服挺好看的”,她能乐呵半天。以前我总觉得,老夫老妻了,说这些怪肉麻的。现在发现,好话谁不爱听?关键是你得真心实意地说。
然后我就开始刻意练习“肯定的言辞”。一开始说得干巴巴的,自己都起鸡皮疙瘩。慢慢地,我说得自然了,也学会了不光夸外在,也夸她的努力和细心。比如她忙活了大半天收拾屋子,我会说:“家里这么干净整齐,辛苦你了,看着就舒坦。” 你别说,效果挺明显的,家里的气氛都轻松了不少。
再后来我琢磨着“高质量的陪伴”。以前我俩待一块儿,经常是各看各的手机,或者我对着电脑忙工作,她在旁边看电视。人在一处,心隔着十万八千里。后来我跟自己说,每天抽出点时间,哪怕就半小时,放下所有电子设备,专心致志地跟她聊聊天,听听她单位的糟心事,说说我的新想法。就这么简单,但感觉真不一样。你会发现,原来对方有那么多话想跟你说,有那么多情绪想跟你分享。
还有就是“精心的小礼物”。我以前送礼物,要么就是过节了,买个贵的,要么就是忘了。后来发现,礼物这东西,不在贵,在心意。可能就是她念叨过好几次的一个小物件,或者是一束她喜欢的花,甚至是我出差回来给她带的一份当地小吃。这种“被惦记着”的感觉,比啥都强。有一次,我记得她提过一句想喝某个牌子的酸奶,但超市老断货。我跑了好几家店给她买到了,她那个惊喜的表情,我记了好久。
“贴心的服务”这个我也学了不少。以前家里活儿,总觉得谁有空谁干,或者干脆就堆着。后来我就主动点,看见垃圾满了就去倒掉,她加班回来晚了,我提前把饭热都是些不起眼的小事,但对方能感觉到你的体贴。有时候她累了,我帮她按按肩膀,捶捶背,这种身体上的“心意接触”,不用多,一点点,就能让她放松下来,感觉被照顾着。
整个过程下来,我最大的感触就是,爱真的是需要学习和练习的。 不是说你心里有爱就够了,你得用对方能接收到的方式表达出来。一开始可能会觉得别扭,觉得刻意,但只要坚持下去,慢慢就变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了。
而且我还发现,每个人“爱的频道”还真不太一样。有些人可能就特别吃“肯定的言辞”这一套,你夸她一句比送她啥都开心。有些人可能就特别需要“高质量的陪伴”,你花再多钱买礼物,也不如踏踏实实陪她说会儿话。光自己瞎使劲还不行,还得留心观察,看看对方到底需要
现在回过头看,当初那个觉得爱就是搭伙过日子的我,真是太傻了。爱就在那些日常的细节里,在一句温暖的话里,在一个用心的陪伴里,在一个小小的惊喜里,在一个不经意的帮衬里,在一个温柔的触碰里。这些“爱的曼语”,不用多华丽,但只要用心去说,用心去做,对方一定能感受到。咱这日子,也能从白开水,慢慢熬出甜味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