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梨为什么是黑色的蚂蚁庄园?很多人都猜错了原因!

tmyb

大伙儿今天刷蚂蚁庄园了没?我今儿个就碰上个有意思的问题,问那东北老铁们冬天常吃的冻梨,为啥是黑黢黢的。我瞅着选项,一个说是“细胞结构被破坏”,另一个是“部分组织已变质”。我当时就琢磨,这变质了还能吃?肯定不对劲儿。

就爱琢磨这些个稀奇古怪的事儿。你说这梨,好好的买回来是黄澄澄、青皮儿的,往东北那嘎达的窗台外头一搁,冻上一宿,再拿进来缓一缓,咋就跟包公似的,黑不溜秋了?我一开始还真瞎猜,寻思是不是外头太冷,给冻“熟”了,跟烤地瓜似的,颜色深了。

后来我媳妇儿在旁边说:“你还不如直接查查,瞎猜有啥用。” 我一听,也是,现在多方便。不过我没直接搜答案,我就喜欢自己琢磨琢磨,再找点资料印证一下,这样记得牢。我就想,这梨冻上了,里头的水分肯定结冰了,对?水结冰,那体积不得膨胀嘛

我跟你们说,这事儿的关键,还真就在这“冰”上。

我后来翻了翻一些说法,大概是这么个理儿:

  • 梨子里面不是有很多小格子一样的玩意儿嘛就叫细胞。这些小格子壁挺脆弱的。
  • 天儿一冷,梨里面的水冻成冰碴子,这些冰碴子就把那些小格子壁给撑破了。
  • 这格子壁一破,里头原来关着的一些东西就跑出来了,混到一块儿了。

这就好比你拿个装满颜料的小气球,本来好好的,你一使劲给它捏爆了,那颜料不就流出来,跟别的东西混一起变色了嘛梨子也是这个道理。它皮里头,还有果肉里,有一些平时挺安分的“家伙”,遇到低温,特别是细胞壁被破坏之后,它们就活跃起来了,跟梨子里的另一些物质一“勾搭”,化学反应一套走,就把梨子“染”黑了。这跟苹果削了皮放一会儿就变黄变褐是一个妈生的,都是那些叫啥“酚”“酶”的在捣鬼。

那个“细胞结构被破坏”的选项,那是相当靠谱!根本不是啥变质。你想,要是变质了,那还能吃吗?东北老铁们还能一代一代传下来这吃法?

那为啥冻过的梨更好吃?

这也是顺带手搞明白的。你想,那小格子(细胞)都破了,里面的糖水水不就更容易出来了吗?所以冻梨化了之后,咬一口,那汁水老多了,而且感觉更甜。总的糖分可能没变多少,但就是因为那些“墙”塌了,糖水更容易被咱的舌头尝到,所以感觉就特别甜,口感也变得绵绵的。

我记得我第一次吃冻梨,还是好几年前去哈尔滨出差。当时瞅着那黑乎乎的玩意儿,心里直犯嘀咕,这能好吃?结果我们当地的同事热情推荐,说:“老弟,尝尝,这玩意儿冬天吃老得劲了!” 我半信半疑地啃了一口化开的冻梨,哎哟我去,那冰凉甜爽的劲儿,一下就上头了。真别说,跟平时吃的脆梨完全是两种风味。

这蚂蚁庄园有时候问的问题,还真能让咱长点儿小知识。这一琢磨,一查证,不仅把问题答对了,还把这冻梨为啥黑、为啥好吃的道道儿给摸清了。以后再吃冻梨,心里就有数了,还能给娃白话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