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拾屋子,从一堆旧物里面扒拉出来一个老朋友——我的那台诺基亚Lumia 900。看到它,一下子就想起了当年刚拿到手那会儿的新鲜劲儿。今天就跟大家伙儿聊聊我跟这块“板砖”的那些事儿,纯当是回忆过去的折腾记录了。
初识与入手
我还记得那是好多年前了,那时候智能手机市场打得火热。我,之前一直用诺基亚的老塞班,听说了Windows Phone这个新系统,界面花里胡哨的,动态磁贴看着也挺带劲。Lumia 900刚出来那会儿,宣传做得挺足,说是诺基亚的旗舰。我这人就喜欢尝鲜,加上对诺基亚一直有点感情,去店里摸了摸真机,那4.3英寸的屏幕,还有那个聚碳酸酯的一体机身,尤其是那个湖蓝色的,骚气得很,一下子就看对眼了。当时咬咬牙,狠心就把它给拿下了。
开箱与上手体验
刚拿到手,打开包装,那感觉还是挺兴奋的。手机本身分量不轻,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特瓷实,不像现在有的手机轻飘飘的,生怕给捏碎了。开机!Windows Phone的logo一闪,然后就是那标志性的动态磁贴界面。滑动那叫一个流畅,这点得承认,微软和诺基亚在优化上是下了功夫的,比我当时用过的一些安卓机子要跟手不少。
那个屏幕,叫什么“悦幕”技术来着?官方吹的是在太阳底下也看得清。我实际用下来,确实,在户外强光下,比一般屏幕要好那么一点,黑色也显得更黑,颜色也还行。不过也就那么回事儿,别指望跟现在的顶级OLED比。
日常使用中的点点滴滴
用Lumia 900的那段日子,新鲜感过后,优缺点就都慢慢浮现出来了。
- 系统界面:动态磁贴一开始觉得特酷,信息直接在桌面上滚动更新。但用久了发现,个性化程度还是差了点,而且东西一多,就显得乱糟糟的。
- 人脉功能:它把短信、电话本、还有一些社交账户整合到一起,叫“人脉”。想法是好的,想把所有联系方式都打通。刚开始用还行,后来账户一多,信息一杂,反而找起来费劲。
- 拍照:诺基亚的底子在那儿,Lumia 900的拍照在当时来说,白天光线好的时候,出片效果还算过得去,颜色也比较正。但到了晚上,或者光线差一点,那就比较吃力了,噪点感人。
- 电池续航:这点还行,正常用的话,一天一充差不多能应付。毕竟那时候手机功能也没现在这么复杂,耗电大户也少。
- 坚固耐用:这必须给诺基亚点个赞。我这台900,没少磕碰,摔地上好几次,捡起来拍拍土,照样用,外壳都没啥大问题。真是继承了诺基亚“砸核桃”的优良传统。
最大的痛点:应用生态
要说Lumia 900最大的问题,也是整个Windows Phone系统的阿喀琉斯之踵,那必须是应用生态。想用的App,很多都没有;有的,也是功能残缺,或者万年不更新。当时微信、QQ这些主流的倒是有,但体验跟安卓、iOS比起来,总觉得差那么点意思。很多热门游戏,WP平台上根本找不到。每次看到朋友们玩着新出的手游,我只能在旁边干瞪眼,那种感觉,真是憋屈。
我还记得当时为了找个好用的地图导航,或者某个特定功能的工具软件,能在应用商店里翻上半天,结果往往是失望而归。这种有劲使不上的感觉,慢慢就把我对这个系统的热情给消耗掉了。
的归宿
Lumia 900在我手里大概用了一年多点。后来微软发布了Windows Phone 8,结果来了一句,Lumia 900这些老的WP7.x设备不能升级到WP8。好家伙,这不就是把老用户给抛弃了嘛当时心里拔凉拔凉的。加上应用生态一直没起色,新手机又层出不穷,慢慢地,这台Lumia 900就被我束之高阁,成了抽屉里的一员了。
现在再把它翻出来,充上电,还能开机。系统依然流畅,但很多联网功能基本都废了,应用商店也打不开了。拿在手里,摩挲着它那独特的聚碳酸酯外壳,还是能感觉到当年诺基亚在设计和做工上的用心。这方方正正带点弧度的造型,即便以今天的眼光看,也不算过时,就是厚重了些。
一点小感慨
诺基亚Lumia 900这款手机,在它那个年代,工业设计、系统流畅性都算是不错的,尤其是外观,辨识度很高。它也承载了诺基亚和微软在智能手机市场一搏的希望。可惜,最终还是没能敌过安卓和iOS的洪流,成了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我这回把它翻出来捣鼓捣鼓,也算是对那段使用经历,以及那个逝去的Windows Phone时代,做个小小的纪念。毕竟它也曾是我真金白银买回来的心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