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个《2018微信数据报告》,我这儿还真有点儿当时自个儿琢磨的记录。那会儿应该是2019年初,微信公开课PRO上发布的,我记得当时还挺关注这事儿的,毕竟天天都在用微信嘛看看官方咋总结的也挺有意思。
最初的关注点
我是被那个月活跃用户数给吸引了。报告里提到,截止到2018年9月份,微信的月活跃用户好像就已经有10.82亿了。好家伙,这数字一出来,我就在想,这基本就是全民应用了,覆盖面也太广了。
深入瞅瞅细节
然后我就开始扒拉更细致的内容。我这个人,就喜欢看那些跟生活习惯相关的数据,觉得特接地气。当时印象最深的有几个点:
- 不同年龄段的表情包偏这个简直是当时的热议话题。我特意记了一下:
- 00后最爱用的是
这样的表情,感觉有点丧萌丧萌的。
- 90后,像我这样的(当时还算年轻),最常用的是
,确实,很多时候一个“笑cry”就能表达复杂的心情。
- 80后喜欢用
,感觉比较经典和友
- 70后,他们偏爱
,有点内敛的幽默感。
- 55岁以上的叔叔阿姨们,最喜欢的是直接点赞
,简单明了,表达赞赏。
- 00后最爱用的是
- 出行数据:报告里还提到了大家用微信坐公交、高速付费啥的,说明移动支付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了。我当时就想,以后出门真可以不带钱包了。
- 阅读习惯:好像还提到了人均阅读时长之类的,我瞅了瞅,感觉自己拖后腿了,哈哈。
我自个儿的实践与反思
看了这些数据,我就忍不住对照了一下自己的使用习惯。你别说,那个表情包的统计,我还真去翻了翻自己的聊天记录,发现自己用的频率确实是最高的。然后我就开始琢磨,这些数据背后反映的是啥?
一方面是代际差异。 不同年龄段的人,成长环境、社交习惯不一样,表达方式自然也不同。00后的网络文化跟我们那时候肯定不一样了。
另一方面是沟通的便捷性和趣味性。 表情包的流行,也是因为有时候文字难以表达微妙的情绪,一个表情就够了,还挺好玩。
我还特意观察了一下我爸妈,他们确实很喜欢在家族群里给各种分享点赞,或者发一些“早上好”、“晚安”之类的图片,跟报告里说的也挺吻合。
后续的影响
这份报告出来之后,也给我自己提了个醒。比如看到大家都在通过微信获取资讯、学习,我也会有意识地多关注一些有价值的公众号,而不是光刷朋友圈。看到移动支付那么普及,我出门也越来越依赖手机支付了。
这份2018年的微信数据报告,对我来说不单单是一堆数字。我当时是真的把它当成一个了解社会生活趋势、反思自己使用习惯的小窗口。从最初的好奇,到查找具体数据,再到结合自身体验去分析,多多少少也对我后续使用微信的方式产生了一点点小小的影响。这就算是我对这份报告的一点实践和记录,挺有意思的一次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