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吴前,我一开始也没太关注。CBA那么多球员,每年新人旧人都一大堆,除非是那种特别炸裂的,不然我也就是扫一眼新闻标题的程度。
后来有一次,也是偶然,跟几个老哥们儿聊天,聊到CBA,就有人提了一嘴,说吴前家里条件特他爸是搞房地产的,他妈也做生意,连锁的茶楼酒店啥的,资产早就过亿了。我当时就寻思,嚯,这不就是典型的富二代嘛打球估计也就是玩票性质?或者家里铺路?毕竟这种“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在我们普通人看来,路子野得很。
但后来我真去看了几场浙江队的比赛,特别是吴前的集锦,还有一些关于他的报道。你别说,这小子打球是真拼。那种在场上的劲头,那种不服输的狠劲儿,跟我想象中的‘公子哥’完全不一样。你看他突破,投三分,那股子坚决劲儿,不像是来体验生活的。
我就纳闷了,家里那么有钱,干嘛还来CBA吃这份苦?打球多累,训练也苦,万一再受个伤,多不值当。带着这个疑问,我又特地去翻了翻他的一些资料和球迷的评论。这才知道,人家虽然家底厚,但真不是靠家里。他是正儿八经从温州体校一步步打上来的,十五六岁就开始专业训练了。他爸妈虽然有钱,但据说在他打球这事儿上,还真没怎么“特殊照顾”,更多的是支持他自己的选择。
你想想,一个不差钱的主儿,能吃篮球这份苦,还打到国家队水平,成为CBA的明星球员,这得多热爱,得多自律。那些说他“无钱富二代”的,是说他虽然有钱,但打球靠的是真本事,跟钱没啥关系,甚至比很多没钱的球员还努力。这不就是咱们常说的“比你有钱的人还比你努力”的现实版嘛
我这实践过程就是,从一开始的“,知道了,一个富二代球员”,到后来的“有点意思,这么有钱还这么拼”,再到现在的“这小子行!是个爷们儿!”。了解一个人,真不能光看表面标签,或者听风就是雨。得自己去瞅瞅,去感受一下,才能知道这人到底咋回事。
管他家里有没有钱,球场上见真章。吴前这小伙子,算是用自己的汗水给自己正名了,这点我服气。这大概就是我从头到尾了解“吴前”这名球员的一个小小实践记录,没啥高深的技术分析,就是一点个人观感的变化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