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世预赛欧洲区,我可太有发言权了!每次我就跟打了鸡血似的,非得把它的各种道道儿给捋清楚不可。新一轮的又快开始了,我又开始我的“研究”了。
最初的懵懂与折腾
最早关注这玩意儿,还是好几年前了。那时候纯粹就是看个热闹,哪个队赢了就跟着喊两嗓子。后来有一次,我特别喜欢的一支队伍,明明小组赛踢得还行,结果算来算去,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出线,把我给急的呀!
我就开始上网扒拉资料。那时候信息也没现在这么好找,很多规则都是英文的,看得我头昏脑胀。什么小组第一直接晋级,小组第二要去打附加赛,还有什么欧国联的成绩也会影响附加赛名额……我当时就想,这欧洲人也太能折腾了! 就不能简单点吗?
我的“实践”开始了
为了搞明白,我干脆找了个本子,自己开始画表格,把各个小组的队伍、积分、净胜球啥的都列出来。然后对着规则一条条地看,哪些队能直接走,哪些队要去“补考”。
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光是理解那个“附加赛”就费了好大劲。一开始以为就是小组第二捉对厮杀,后来发现不对,还得掺和进来一些欧国联表现好的队伍,而且这12支队伍还要再分档,搞得跟抽签仪式似的,挺复杂。我那时候就天天琢磨,哪个队碰上哪个队胜算大,哪个队是“种子队”有优势。
我还特意去找了前几届的资料,看看以前是怎么玩的,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比如,是不是排名高的队伍就一定稳?是不是主场优势特别明显?这些都成了我“研究”的课题。
- 第一步:摸清基本盘。 就是有多少队伍参加,分成多少个小组,每个小组有几支队伍。比如这回好像还是五十多支队伍,分成十几个小组,有的小组队伍多点,有的小组队伍少点。
- 第二步:搞懂直接出线规则。 这个相对简单,一般就是每个小组的第一名直接拿到世界杯门票。这是最省心的方式,也是各大强队主要争夺的目标。
- 第三步:死磕附加赛规则。 这部分最麻烦。通常是各个小组的第二名,再加上一些通过欧国联渠道获得资格的队伍,凑够一定数量(比如12支)来打附加赛。然后这些队伍再抽签,分组成几个“小团体”,每个小团体通过淘汰赛决出一个出线名额。我当时就特别注意,这附加赛是一场定胜负还是主客场两回合,这区别可大了去了。
“研究成果”与乐趣
这么一通折腾下来,你还别说,真让我把这世预赛欧洲区的规则给摸透了。现在每次跟朋友们聊球,我都能把这出线形势分析得头头是道,他们都说我是“半个专家”。
比如,这回我看资料说,小组赛阶段大概是54支队伍分成12个小组,其中6个小组有4队,另外6个小组有5队。每个小组头名直接晋级,这就占了12个名额。剩下的名额就要通过附加赛来决定了。这附加赛,往往才是最刺激,最考验心脏的地方。
虽然过程有点费脑子,但搞明白之后,再看比赛就更有意思了。不仅仅是看场上的输赢,还能从更高的层面去分析整个出线格局,预测哪些队伍有机会,哪些队伍可能要掉链子。这种掌控感,或者说“看明白”的感觉,还是挺爽的。
每次世预赛欧洲区开打,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次解谜游戏,虽然规则年年可能微调,但万变不离其宗。关键还是得自己动手去查,去算,去琢磨,这样得来的乐趣才最真实。 我这又准备好小本本,等着新的“战斗”开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