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西是谁啊?(带你认识这位英国摇滚怪才)

tmyb

今天咱们聊聊莫里西这家伙。说起他,我这实践过程还真是一波三折,不是一下子就get到的。

初识与困惑

最早知道莫里西,还是因为他那个史密斯乐队(The Smiths)。那时候我刚开始瞎听一些英伦摇滚,总有人跟我提这个名字,说是什么八十年代的代表人物,歌词写得特牛,既文艺又刻薄。我心想这么神?那就找来听听呗。

莫里西是谁啊?(带你认识这位英国摇滚怪才)

结果,一耳朵下去,我直接就懵了。 他那个唱腔,怎么说,有点飘,有点怪,跟我当时听习惯了的那种大开大合的摇滚嗓完全不一样。歌词,因为英文水平也一般,囫囵吞枣听个大概,感觉就是挺丧的,有点自怨自艾,又有点神经质。当时就觉得,这玩意儿有啥好吹的?欣赏不来,欣赏不来。

我最初的实践就是:尝试接触,然后迅速放弃。 把他的歌打入冷宫,觉得这风格太挑人了,我估计不是他那盘菜。

机缘巧合再遇

过了得有好一阵子,具体多久我也记不清了。有段时间,心情比较低落,干啥都提不起劲。就那种感觉,全世界都灰蒙蒙的。那会儿我就胡乱翻歌单听,想找点能对上电波的。

也不知道怎么就又翻到了史密斯,或者是莫里西单飞的歌。这回怪事儿发生了。 在那种丧丧的情绪下,他那独特的嗓音和那些听起来有点悲观、有点嘲弄的歌词,突然一下子就钻进我心里去了。

我开始硬着头皮去查歌词大意,一句一句琢磨。这才发现,他歌词里描写的那些孤独感、爱而不得的纠结、对社会现象的冷眼旁观,虽然听着丧,但特么写得太真实了,太细腻了!那种感觉就像是,你心里明明有很多小九九,但说不出来,结果他全给你唱出来了,还用一种特文艺腔的方式。

莫里西是谁啊?(带你认识这位英国摇滚怪才)

比如他那些描绘普通人生活的无奈,那种“戏剧化的小品”,什么寂寞的酒,过去的包袱,想家又觉得家是囚笼,这些东西,年轻时候可能体会不深,但经历了一些事儿之后,再听,有味道了!

深入挖掘与理解

从那以后,我就开始了真正的“实践”——系统性地去听他的作品。从史密斯时期的经典,到他单飞后的各个专辑,一张张往下撸。我发现这家伙创作力是真的猛,而且风格还挺多变的,虽然那个标志性的唱腔一直在。

我还特意去找了一些关于他的访谈和资料看。这才知道,莫里西这人本身也挺特立独行的,是个坚定的素食主义者,为动物权利奔走呼号,说话也直来直去,没少惹争议。这些背景信息,反过来又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他歌里那些尖锐和嘲讽从何而来。

我的实践步骤大概是这样的:

    莫里西是谁啊?(带你认识这位英国摇滚怪才)

  • 克服初听的不适感: 这个阶段主要是靠特定情绪下的机缘巧合。
  • 研究歌词文本: 这是理解他音乐内核的关键一步,光听旋律容易跑偏。
  • 按时间线听作品: 感受他音乐风格的演变和思想的成熟。
  • 了解其人其事: 通过访谈、纪录片等,立体地认识这个人,而不只是一个唱歌的符号。

最终的体会

莫里西是谁啊?(带你认识这位英国摇滚怪才)

到莫里西的歌已经是我歌单里的常客了。虽然不是每首歌都爱到不行,但他确实成了我理解某种特定情绪和思考方式的一个窗口。有时候听他的歌,会觉得这老哥活得真拧巴,但也真坦诚。

所以你看,了解一个歌手,或者说任何一个艺术家,有时候真的不能只凭第一印象。得多听,多看,多琢磨,像我这样,从一开始的“什么玩意儿”到后来的“有点意思”,再到现在的“常听常新”,这个过程本身就挺有意思的。这就算是我对莫里西这位爷的一点实践心得了,分享给大家,瞎聊聊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