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篮网“五巨头”,我这可真是全程围观,心情跟过山车似的,今天就来捋捋我当时的“实践”心路历程。
最开始是“三巨头”时期,那是真激动。
我记得特清楚,先是杜兰特和欧文来了,当时我就寻思,这俩人,一个得分机器,一个进攻万花筒,这下篮网要起飞了!那时候天天刷新闻,看各种分析,琢磨着他们能打出啥名堂。每天上班摸鱼,第一件事就是看看有没有篮网的新消息,有没有什么训练视频流出来。
然后,哈登也来了! 我的天,当时我正在吃饭,手机一震,看到新闻推送,差点没把碗给扔了。好家伙,三巨头!这阵容,纸面上看,简直就是直接颁发总冠军奖杯的水平。我立马就在球迷群里炸开锅了,跟哥几个一顿猛吹,什么“大结局了”、“联盟要变天了”之类的,说得那叫一个热血沸腾。
接下来就是我的“追星”实践了。
那段时间,但凡有篮网的比赛,我是能看直播就看直播,看不了直播也得第一时间看回放和集锦。每一场比赛前,我都会自己瞎琢磨,今天这仨能合砍多少分?对手要怎么防?会不会又有什么神仙球?
- 关注磨合: 我特别留意他们仨在场上的化学反应。确实有点各自为战的意思,但也能看到他们在努力配合。哈登来了之后,组织进攻的担子他接过去不少,杜兰特和欧文就能更专注于得分。那会儿看他们打球,有时候真是享受,进攻水银泻地。
- 记录高光: 看到他们打出精彩配合或者个人超神发挥,我都会截图或者简单记几笔,有时候还会发个朋友圈感慨一下。比如杜兰特大伤归来还是那么猛,哈登的后撤步三分,欧文的各种不讲理进球,都让我印象深刻。
- 担忧隐患: 也不是一帆风顺。伤病是个大问题,三巨头轮流伤,能健健康康一起打的比赛,扳着指头都能数过来。欧文那边,场外的事儿也挺多,时不时就缺席比赛,这让我当时心里挺膈应的,觉得这队伍不稳定。
所谓的“五巨头”说法,更多是指望在三巨头身边配上强力帮手,打出统治力。 他们也确实签了一些老将,比如格里芬、阿尔德里奇(虽然阿德后来因为心脏问题退役了,挺可惜的)。当时大家就觉得,这内外线都有人了,深度也够了,这下总冠军稳了?我那时候也是这么想的,觉得就算仨巨头里有一个状态不另外俩也能撑起来,再加上角色球员发挥,怎么着也得进总决赛。
结果?实践的最终“成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季后赛,伤病和磨合问题彻底暴露。杜兰特真是拼了老命,打雄鹿那轮系列赛,简直是天神下凡,看得我又心疼又佩服。但篮球毕竟是五个人的运动,独木难支。最终还是没能走得更远。
然后就是大家知道的,哈登申请交易走了,欧文和球队的矛盾也越来越多,杜兰特也走了。这个被寄予厚望的“巨头”组合,就这么散了。我当时的心情,真是从山顶直接掉到谷底,挺失落的。花了那么多心思关注,投入了那么多感情,是这么个结局。
回顾我这段“追逐篮网五巨头”的实践,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 纸面实力再强,也得看化学反应、球队文化和健康状况。光把一堆明星凑在一起,不一定就能成功。这事儿,真是给我上了一课。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过程中的那些期待、激动和紧张,也算是作为球迷的一段独特经历了。
篮网历史上还有一次更早的“五巨头”尝试,就是从凯尔特人交易来加内特和皮尔斯,加上德隆、乔·约翰逊和洛佩兹。那次也是雄心勃勃,结果也是不咋地,还把未来多年的选秀权都搭进去了。两次豪赌,两次都挺唏嘘的。我这算是见证了篮网两次“大起大落”的实践者了,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