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在网上刷到“李雨晴妈妈”这个梗,一开始我还没太当回事儿。不就跟以前那些“别人家的孩子”差不多嘛换了个“别人家的妈妈”而已。我寻思着,这大概就是些年轻爸爸们瞎起哄,或者是一些营销号在带节奏。
我的实践起点:从不理解到想搞明白
就是有点好奇心,尤其是这种突然火起来的现象。我就琢磨,这“李雨晴妈妈”到底是个啥样的存在,能让这么多当爹的“重燃接娃动力”?是真的有这么个人,还是一个泛指?于是我就开始在网上搜罗相关的信息。各种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我都去翻了翻。
第一步:信息搜集与初步观察
我打开常用的几个短视频App,搜索框里敲进去“李雨晴妈妈”。嚯,家伙,还真不少!大多数视频都是在学校门口拍的,镜头晃晃悠悠,对准一些打扮得比较精致、身材保持得比较好的接孩子妈妈。配的文字大多是“今天终于见到传说中的李雨晴妈妈了”、“为了她,我天天抢着接孩子”之类的。评论区也是一片“求偶遇”、“羡慕嫉妒恨”的景象。
看完这些,我大概明白了,这个“李雨晴妈妈”并不是特指某一个人,而是一类注重自身形象、在人群中比较亮眼的年轻妈妈的代名词。这让我联想到,以前我们上学那会儿,班里哪个同学的妈妈要是年轻漂亮,确实会成为同学们私下议论的焦点,甚至有点小骄傲。
第二步:深入思考与自我代入
光看热闹不行,我还得琢磨琢磨这背后的事儿。我就想,为啥大家对这个现象这么津津乐道?
- 视觉享受?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嘛看到美好的事物,心情总会愉悦一点。这大概是最直接的原因。
- 生活调剂? 现在大家生活压力都大,接孩子放学这种日常琐事,如果能有点“小插曲”或者“小期待”,确实能让枯燥的生活多点色彩。
- 社交货币? 成了个梗,大家都在聊,你不聊就out了。在爸爸群里,这可能也成了一种新的谈资。
然后我就把自己代入进去想了想。如果我是那些天天接孩子的爸爸,看到一位赏心悦目的妈妈,会不会也更有动力?嗯……老实说,可能会,哈哈。但转念一想,如果我老婆被人这么天天“围观”和“拍照”,我心里肯定是不乐意的。
第三步:与身边人交流,验证想法
光自己瞎琢磨不够客观,我就找了几个当爹的朋友聊了聊这事儿。有个哥们儿就特实诚,他说:“嗨,谁不爱看美女?接孩子本来挺无聊的,能顺便养养眼,那肯定比干巴巴等着强。不过也就是看看,真要让我老婆被人那么拍,我肯定急。” 另一个朋友则比较理性,他说:“这种现象背后,也反映了社会对女性外貌的关注度还是很高。当妈的也不容易,既要照顾家庭孩子,还得保持形象。”
听了他们的说法,我对这个现象的理解就更立体了点。
我的实践记录:从线上观察到线下求证(差点闹笑话)
光在网上看,总觉得隔着一层。正好我儿子也上小学,我就想,我们学校会不会也有所谓的“李雨晴妈妈”?
行动一:接孩子时的“刻意观察”
于是接下来几天,我去接孩子的时候,就开始“东张西望”了。以前我都是低头玩手机,或者跟熟悉的家长聊两句。我会稍微留意一下周围接孩子的妈妈们。你别说,还真有几位妈妈打扮得很利落,气质也不错。但我也不敢多看,怕被人当成怪蜀黍。
行动二:差点引发的“乌龙”
有一次,我看到一位妈妈,穿着得体,妆容精致,站在校门口特别显眼。我心里就嘀咕:“这莫非就是我们学校的‘李雨晴妈妈’?” 我忍不住多看了两眼。结果,她儿子,也就是我儿子的同班同学,突然指着我说:“妈妈,你看,那是李小明的爸爸,他又在看你了!”
我当时那个尴尬,脸刷一下就红了!那位妈妈倒是很大方,冲我笑了笑,算是化解了尴尬。我赶紧低下头,假装看手机。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瞎琢磨这种事了,老老实实接我的娃。
实践总结与感悟
通过这么一番“实践”,我对“李雨晴妈妈照片”这个现象有了更深的体会。
1,这确实是部分现实的反映。注重形象的妈妈在哪里都受欢迎,这本身没什么错。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嘛
2,网络放大了这种现象。可能现实中只是少数,但经过网络的传播和发酵,就显得好像遍地都是“李雨晴妈妈”了。很多视频可能也是为了流量刻意拍摄和剪辑的。
再次,得把握好尺度。欣赏美可以,但如果过度关注、偷拍甚至传播他人照片,那就涉及到隐私和尊重的问题了。我那次“乌龙”就是个教训,虽然我没恶意,但确实不妥。
3,作为当爹的,与其天天琢磨着看别人家妈妈,不如多花点心思在自己孩子身上,或者提升下自己,让自己老婆也成为别人羡慕的“某某妈妈”——是那种因为家庭幸福、精神状态饱满而散发出的魅力,而不是单单因为外表。
这回“实践”也算让我从一个网络热梗中,看到了一些社会现象和人性的不同侧面。也提醒了我,以后上网看热闹归看热闹,现实生活中还是得注意言行举止,尊重他人。今天就先分享到这儿,下次再跟大家聊点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