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今天我来跟大家唠唠我是怎么把郭老师的声音给“造”出来的。纯粹是觉得好玩,想整点活儿,给生活添点乐子。
第一步:找材料,这可是个体力活
咱要想合成郭老师的声音,那第一步肯定是要有郭老师的“原声大碟”。我就开始在网上扒拉,找了好多郭老师的经典语录视频。关键是得找那种背景音干净、郭老师说话清晰的片段。有些视频杂音太多,或者郭老师声音太小,那种就不好使。我前前后后听了得有几十个片段,耳朵都快起茧子了,才勉强凑够一些能用的素材。挑素材这步,真挺折磨人的。
而且不光是清晰,还得注意郭老师说话的那个“味儿”。她那个独特的腔调、停顿、还有一些标志性的口头禅,这些都得尽量包含在素材里,不然合成出来就不地道了。
第二步:动手“炼丹”,选对家伙事儿很重要
材料准备的差不多了,就该上手处理了。我先是把那些音频片段一个个剪辑把没用的部分咔嚓掉,尽量保留郭老师纯粹的声音。然后,我就去找那些所谓的“AI语音克隆”或者“声音合成”的工具。现在这种工具还挺多的,有些要花钱,有些免费的也能凑合用。我当时也是试了好几个,有的操作复杂得跟天书一样,有的效果出来简直是“电子郭”,根本不是那味儿。
- 我还记得刚开始用一个工具,把音频喂进去,等了半天,结果出来的声音又尖又细,跟郭老师那独特的浑厚(?)嗓音差了十万八千里。
- 后来又换了个,稍微好点,但还是感觉有点假,像是机器人学说话。
这个阶段就得有耐心,多试试。我选定了一个感觉还比较靠谱的,操作界面也相对友好点的工具。这里就不说具体是哪个了,免得有打广告的嫌疑,大伙儿自个儿去搜搜,挺多的。
第三步:反复调试,终于有点内味儿了
选好工具,我就把之前剪好的那些郭老师音频素材,按照工具的要求,一段段上传。通常这种工具会让你上传好几段,每段几秒到十几秒不等,越多越像那么回事儿。上传完了,就点那个“开始训练”或者“合成模型”之类的按钮。
这个过程有的工具快,有的慢,得耐心等着。第一次训练完,我输了段文字让它念,有点意思了! 虽然还不是特别像,但起码能听出来是往郭老师那个方向靠了。
接下来就是不断调整。比如,感觉哪个字发音不对,或者语气太平淡,我就回去看看是不是原始素材选得不或者是不是训练的“轮数”不够。有些工具还可以调整一些参数,比如音高、语速啥的。就这么来来回回折腾了好几遍,像老中医调方子似的。 有时候也挺抓狂的,觉得这玩意儿咋这么难搞。
我记得有一次,合成出来的声音老带着一股电流声,后来才发现是我有一段原始素材没处理干净,里面有点杂音被模型学进去了。赶紧把那段素材删了,重新训练,这才好点。
成果初见,可以拿去“祸害”朋友了
经过我一顿瞎操作和耐心等待,总算是合成出来一个我自己听着还算那么回事儿的“郭老师”语音了。虽然跟真人比肯定还是有差距,但用来做点搞笑视频配音,或者逗逗朋友,那效果是杠杠的。比如打上一句“耶斯莫拉”,那股熟悉的味道就出来了,哈哈哈。
我还特地让我媳妇儿听了听,她听完直接笑喷了,说:“你小子真行,这都能让你搞出来!” 那一刻,感觉之前的折腾都值了。
这个过程虽然有点费劲,但捣鼓出来之后还是挺有成就感的。现在科技发展是真快,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儿,现在自个儿在家就能瞎琢磨着搞出来。咱也是纯属娱乐,大家可别拿去干坏事儿。 行了,今儿就分享到这,希望我的这点折腾经验能给想尝试的朋友一点点小启发。觉得有意思的,下次再跟你们聊点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