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家聊聊我最近瞎琢磨的一个东西,我管它叫“天外魔怪”。也不是啥正经项目,就是自己瞎鼓捣的一些玩意儿,记录一下,图一乐。
最初的念头
这事儿得从几个月前说起。那段时间,我手头上的活儿突然就空下来一大块。本来有个挺大的项目,天天加班加点地赶,结果,上面一句话,整个项目直接就停摆了。你说气不气人?一堆兄弟伙的心血,说没就没了。一下子闲下来,整个人都有点懵,不知道干啥
闲着也是闲着,我就开始在网上瞎逛,看看这看看那。偶然间就翻到一些讲什么日本民间聊斋,各地奇奇怪怪妖怪故事的帖子。比如那个什么“垢尝”,说是专门舔食浴室污垢的妖怪,还有那个“Teke-Teke”,说是被火车腰斩的女人,用手走路追人。这些玩意儿,你说吓人,也谈不上,就是觉得挺有意思,挺猎奇的。
动手实践的过程
看着看着,我就寻思,要不我自己也来设计点这种“魔怪”?纯属好玩,打发时间。一开始没啥头绪,就随便在纸上画。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有那种“非我族类”的诡异感,但又不能完全脱离现实,得有点能让人联想到的东西。
我先是尝试画了几稿:
- 第一稿: 想整个类似“影子生物”的。就是那种在光线暗淡的地方,会从墙角、家具底下渗出来的东西,没有固定形态,但能感觉到它的存在。结果画出来感觉太虚了,不够具体。
- 第二稿: 又想整个“寄生型”的。比如寄生在人体或者动物身上,然后改变宿主形态,变得特别扭曲。这个画起来倒是有点感觉,但总觉得有点恶心巴拉的,不太符合我最初想的“魔怪”那种带点神秘的气质。
- 第三稿: 这回我琢磨着,得有点“天外”的感觉。我就开始想,如果宇宙中真有其他生命,它们会是什么样的?肯定跟地球生物不一样。我开始尝试一些非对称的结构,比如多几条胳膊,或者眼睛长在奇怪的地方。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纯粹的“怪”不好设计。你得给它赋予一点“背景”或者“习性”,这样它才显得“活”起来。比如我设计的一个,我管它叫“噬光者”。
噬光者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
我先设定它来自一个光线极度稀缺的星球,所以对光特别敏感,甚至以光为食。它的身体是那种半透明的,有点像水母,但又有类似昆虫的节肢。表皮上有很多细小的孔洞,用来吸收光线。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眼睛,而是通过身体表面的感光细胞来感知环境。它的移动方式很特别,不是走,而是像液体一样在地面“流淌”,遇到障碍物能像变形虫一样改变形态绕过去。
为了让它更“魔怪”一点,我还给它加了个设定:它吸收光线后,会在体内转化成一种能量,这种能量可以用来进行短距离的空间跳跃,或者释放出一种能干扰电子设备的脉冲。这就让它不单单是个样子货了,有点实际的“威胁”。
我还琢磨了另一个,叫“窃忆虫”。这家伙更小,大概只有指甲盖那么大,外形像个干瘪的甲虫。它会悄无声息地附着在生物的后颈,然后通过细小的口器刺入皮肤,吸食的不是血液,而是“记忆片段”。被它吸食过的人,会丢失一些零碎的记忆,但自己可能都察觉不到,只是偶尔会觉得某个场景或者某个人有点模糊。
目前的一些成果和感想
就这么瞎搞了几个星期,七七八八也画了不少草图,想了好几个“天外魔怪”的设定。有些挺满意的,有些画着画着就觉得没意思扔一边了。
这个过程挺解压的。 把脑子里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画出来,赋予它们一些故事,感觉像是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世界。虽然这些“魔怪”目前也只能躺在我的速写本里,但谁知道,没准儿哪天我心血来潮,会把它们用在别的地方,比如写个小故事,或者做个小游戏的素材啥的。
现在回想起来,当初项目黄了那会儿,确实挺郁闷的。但也就因为那段空窗期,我才有机会去琢磨这些不着边际的东西。也算是坏事变好事。生活嘛总得自己找点乐子不是?
这就是我最近捣鼓“天外魔怪”的实践记录,没什么高深的技术,纯粹是个人兴趣和瞎折腾。分享给大家,就当看个乐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