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就想跟大家伙儿聊聊2012年伦敦奥运会那吉祥物,叫啥来着?,文洛克。说起来也怪,这都过去多少年了,突然就想起来了,可能是最近看奥运相关的回顾视频给勾起来的。
我是怎么想起这茬了?
也没啥特别的,就是前几天收拾屋子,翻出来一个以前买的小玩意儿,具体是啥不重要,重要的是它那个造型,有点奇特,一下子就让我想起了文洛克。我记得当时这吉祥物刚出来的时候,大家伙儿的评价可是褒贬不一,好多人都说瞅着怪怪的。
我就寻思着,得好好回忆回忆,顺便也查查资料,看看当初是怎么个设计思路,为啥会设计成那样。毕竟每个奥运吉祥物背后,肯定都有它自个儿的故事和想法,不能光凭第一印象就给它定了性。
这文洛克到底长啥样,有啥讲究?
我这人记性不算太好多细节都模糊了。于是我就打开电脑,搜了一下。图片一出来,记忆立马就清晰了。
第一步:找官方图片和介绍。 这个很重要,网上的信息鱼龙混杂,还是得看官方的说法才靠谱。
第二步:仔细观察它的造型。
- 我瞅着这文洛克,它不是个动物,也不是个人形,更像是个……金属疙瘩?对,有点未来战士的感觉。
- 脑袋上顶个黄色的灯,这个我记得清楚,当时就觉得挺特别。查了下,,原来是伦敦那种特有的黑色出租车上面的灯,这一下子就跟伦敦本地特色联系起来了。
- 它那大眼睛,只有一个,像个照相机镜头似的。这个设计也挺有意思,象征着记录奥运会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 额头那块儿,有个弧度,据说是仿照奥林匹克体育场顶棚的形状设计的。
- 手腕上戴着五个彩色的环,那肯定是奥运五环的颜色了,这个没跑。
- 还有它头顶上那三个尖尖,代表的是领奖台,寓意着运动员们争夺荣誉。
第三步:了解它的名字和来历。
为啥叫文洛克?这个名字听着就挺英国范儿的。一查,果然,这名字来源于一个叫“马齐文洛克”的英国小镇。据说,这个小镇在现代奥运会之父顾拜旦创办奥运会之前,就举办过一种叫“文洛克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比赛,顾拜旦还去那儿考察过,受到了启发。这么一看,这名字还挺有历史渊源的。
还有个说法,说这文洛克是用建造伦敦奥林匹克体育场剩下的一批钢水滴成的。这个说法就更添了点传奇色彩,好像这吉祥物跟奥运场馆是血脉相连的。
回顾与感想
这么一圈看下来,我对文洛克的印象就立体多了。刚开始可能觉得它长得不符合咱们东方人对“萌”的审美,甚至有点“工业感”。但了解了它身上每一个部件的含义,每一个设计元素都跟伦敦、跟奥运紧密相连,就觉得这设计师还是挺用心的。
它不像有些吉祥物那样,一眼看上去就特别可爱,人见人爱。文洛克更像是一个需要你花点时间去了解、去品味的角色。它把东道主的文化特色、奥运精神都浓缩进去了,虽然外形独特,但内涵还是挺丰富的。
所以说,有时候咱们看东西不能光看表面。这回重新回顾了一下文洛克,也算是我自己实践了一把“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通过主动去查资料、去理解,原本一个有点模糊甚至有点负面印象的形象,现在在我眼里也变得有故事、有意思起来了。今天就跟大家伙儿分享到这儿,算是我个人的一点小小的实践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