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腾我的“快乐餐厅”就这么开始了
脑子一热,就想搞个什么“快乐餐厅”,听着就喜庆。咱也不是啥文化人,就是觉得吃饭的地儿,高高兴兴的比啥都强。折腾呗,不然干总得找点事做。
第一步,找地方,差点没把我腿跑断
都说选址重要,废话,谁不知道。我一开始也是瞎转悠,跟着网上那些攻略瞎跑。后来才琢磨明白,不能光看人多。得看是什么人多,这些人会不会在你这儿花钱。我那会儿差点选了个高档写字楼旁边,想着白领多,消费能力强。结果?人家中午要么公司有食堂,要么点个精致外卖,晚上都回家了,周末更是没人影。白瞎我蹲点好几天。
后来我找了个老小区和新小区交界的地方,旁边还有个小学。早上能卖点简单的早饭给上班族和送孩子的家长,中午学生放学能来吃一波,晚上小区居民也出来溜达,周末家庭聚餐的也不少。观察附近都有什么人群,太重要了。还有,旁边那些店是干啥的也得瞅瞅。一条街全是火锅,你再开个火锅,那不就是等着卷死自己吗?我找了个旁边有水果店、小超市的地方,多少能互相带点生意,也方便。
第二步,钱袋子和店面,都是头疼事
开店得有钱,这话跟“人要吃饭”一样实在。我那点积蓄根本不够看,东拼西凑,还厚着脸皮找亲戚朋友借了点,才勉强凑够启动资金。这年头,借钱比登天还难,人情债最不好还。
然后就是租店面。这水也深。你得确定那房子有商用产权,这个一定得让房东把证拿出来看,复印件都不保险,最好自己去相关部门查一下。我那会儿看中一个地方,位置不错,租金也还行,房东拍胸脯说没问题,啥证都齐。我留了个心眼,多问了几句,又找懂行的朋友打听了一下,好家伙,居然是住宅改的,消防肯定过不了,工商那边也麻烦。幸亏没急着交定金,不然哭都没地方哭去。开店不只是热情,这些坑都得自己一个个踩过去,或者提前避开。
第三步,装修和买家伙什,能省就省,别瞎讲究
装修这块,我是真没钱请什么设计师。自己瞎琢磨,墙刷了个暖色调,灯光搞得温馨点,让人一进来就觉得舒服。桌椅板凳,我跟你说,不一定非得全新的,很多设备只要能满足功能性的使用,又不影响美观,是可以用二手的。我跑了好几个旧货市场,还有一些倒闭的餐馆处理设备,淘了不少好东西,看着不赖,用着也行,一下子省了不少钱。有些老板特爱面子,非得搞得金碧辉煌,结果,菜品不行,服务跟不上,照样没人来。钱都砸装修上了,后续运营资金紧张,那才是真要命。
那些厨房设备,什么灶台、冰箱、消毒柜、抽油烟机,新的死贵。我找了家要转让的餐馆,老板急着出手,打包价给我了,还帮我找车运过来,用着一点问题没有。省下来的钱,我寻思着多买点好食材,或者多请个手脚麻利的服务员,比啥都强。
第四步,跑证件,那段日子真叫一个折磨
这玩意儿,真是谁经历谁知道。什么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消防审批、环保审批,一个都不能少。我那段时间,天天不是在工商局排队,就是在食药监局咨询,要不就在消防队改材料。填不完的表,盖不完的章,有时候一个字写错了都得重来。有一次一个材料不合格,来回跑了三四趟,大夏天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真想撂挑子不干了。不过还咬咬牙,都办下来了。拿到那一堆证的时候,感觉比中了彩票还激动。
第五步,招人、定菜单,都是学问,也最容易出问题
厨子和服务员,这两样人不好找。特别是厨子,直接关系到你店的生死。我面试了好几个厨子,有的谱大得很,工资要得高,架子还大;有的手艺吹得天花乱坠,一试菜就露馅。后来还是通过朋友介绍,找了个踏实肯干的老师傅,虽然名气不大,但菜做得确实用心,口味也稳定。
服务员嘛就招了几个机灵点的小年轻,看着也精神,主要得培训好服务态度。别迷信什么一个配方或者一道技术就能把你的生意做起来,菜品口味重要,服务同样重要,甚至环境、卫生这些细节都不能放过。
菜单,一开始我想搞得花里胡哨,啥都想卖,觉得菜品多选择就多。后来一个做了十几年餐饮的老大哥点醒我,他说:“你刚开店,别贪多,做精几样招牌菜就行,多了你后厨忙不过来,品控也难保证。” 我就狠心砍掉了一大堆,留了些家常的、自己拿手的、食材也容易采购和保鲜的菜品。后来根据食客的反馈,再慢慢调整和增加。
开张了,然后?战斗才刚刚开始
开张那天,放了鞭炮,请了亲戚朋友捧场,看着挺热闹。但真干起来,才知道里面的琐碎和辛苦。每天天不亮就得去市场采购新鲜食材,盯着后厨的出品,招呼客人,处理各种突发状况,晚上盘账算今天的流水和成本,累得跟散了架一样。根本没有什么“快乐”可言,全是汗水和焦虑。
不过当看到客人们吃得满意,笑着说“味道不错,下次还来”的时候,心里那点累又好像一下子就没了。这可能就是开餐厅的唯一“快乐”源泉。现在我的“快乐餐厅”也开了一段时间了,说不上多火爆,但回头客不少,街坊邻居都爱来,也算对得起当初的折腾和这份辛苦了。有时候想想,这过程虽然累,但也挺有意思的,至少咱也是自己当老板的人了,哈哈,就是头发好像少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