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得空,跟大家伙儿唠唠我上次组织的一个特简单,但效果又出奇搞笑的集体游戏。那会儿我们部门要搞个小团建,头儿把活跃气氛的重任交给我了,愁得我呀,抓耳挠腮了好几天,既要简单易学,又要能让大家都乐呵起来,这可真不是个轻松活儿。
寻思来寻思去,那些老掉牙的传话、猜词游戏实在提不起劲儿。后来猛地想起以前在哪儿刷到过一个叫“雨点变奏曲”的游戏,听名字就觉得有点意思,关键是它号称不用啥复杂道具,纯靠身体来表演,这不正合我意嘛
游戏过程是这样的:
第一步,召集人马,简单铺垫。
活动那天,我把大伙儿都喊到一块儿,清了清嗓子,故作神秘地说:“各位同事,今天咱们来点新鲜刺激的,玩一个用咱们自己身体当乐器的游戏,名叫‘雨点变奏曲’!” 看他们一个个好奇的眼神,我就知道有戏。
第二步,讲解规则,动作示范。
我接着说:“规则特简单!我说不同的‘雨’,你们就用身体发出对应的声音。”
- “我说‘微风’,大家就轻轻地搓手,发出那种‘沙沙沙’很轻柔的声音,想象一下春风吹过树叶的感觉。” 我一边说一边示范,让他们跟着做。
- “然后是‘小雨’,这时候就要打响指了,‘嗒嗒嗒’,像小雨点落在窗户上。” 有些人响指打不溜索,那笨拙的样子,已经开始逗乐了。
- “‘大雨’来了!大雨就得鼓掌,‘哗哗’,要有气势,掌声要响亮!” 我带头使劲拍了几下。
- “最最刺激的,‘狂风暴雨’!这个就厉害了,大家可以用身体的任何部位,跺脚、拍大腿、拍桌子(轻点儿,别把公物拍坏了!),怎么响怎么来,尽情释放!”
第三步,初步尝试,制造混乱(也是笑点)。
在正式开始前,我先让他们随便用身体的某个部位发出自己觉得最有特点的声音。好家伙,那场面,一下子就炸了锅!有的学鸡叫,有的拍肚皮,有的跺脚跟跳大神似的,各种奇奇怪怪的声音混在一起,乱七八糟的,但大家笑得前仰后合。这就是我想要的初步效果,先让大家放开来。
第四步,统一练习,渐入佳境。
笑过之后,我让他们安静下来,说:“现在咱们把刚才那几种声音规范一下。” 我又带着他们把“微风”、“小雨”、“大雨”、“狂风暴雨”的动作和声音标准地练习了几遍。这时候,大家就比较有默契了,声音也开始变得整齐划一。
第五步,正式开始,我当指挥。
“OK!各位艺术家,演出正式开始!” 我大喊一声,然后开始发号施令:
“微风!” —— 一片轻柔的“沙沙”声。
“小雨!” —— “嗒嗒嗒”的响指声此起彼伏。
“雨势加大,大雨!” —— 掌声雷动!
“注意!前方高能!狂风暴雨来袭!” —— 我这一嗓子下去,整个办公室瞬间就“炸”了!跺脚声、拍桌子声、大力鼓掌声,还有几个平时特安静的同事,也跟着嗷嗷叫唤,脸都笑红了,那场面,简直是“群魔乱舞”,但又乱中有序,特别带劲儿!
我还会故意加快节奏,或者突然从“微风”跳到“狂风暴雨”,看他们手忙脚乱的样子,笑声就没停过。比如,我喊完“微风”,大家正轻轻搓手,我突然来一句“狂风暴雨!” 好几个人直接懵圈,搓着搓着手就不知道该跺脚还是拍桌子了,那错愕的表情,别提多搞笑了。
结果你猜怎么着?
效果出奇地就这么个简单的游戏,没几分钟就把所有人都调动起来了。平时大家上班都一本正经的,通过这个游戏,一下子都放飞自我了。小王平时闷不做声,结果“狂风暴雨”的时候跺脚跺得比谁都狠,跟地面有仇似的。行政的小李,拍桌子拍得手掌通红,还咧着嘴乐。整个过程中,大家的笑声就没断过,气氛一下子就热烈起来了。
总结一下哈,这个“雨点变奏曲”游戏,优点太突出了:
- 真·简单:规则一说就懂,动作一学就会,老少咸宜。
- 零成本:不需要任何道具,有块空地,有一群人就行。
- 互动性强:所有人都得参与进来,没人能摸鱼。
- 爆笑解压:看着大家从拘谨到彻底放飞,各种夸张的动作和表情,绝对能戳中笑点,压力也跟着释放了。
以后要是需要搞什么活动活跃气氛,又不想太麻烦,真心推荐这个。别看它简单,那“笑”果,绝对杠杠的!反正我们头儿那天也乐得不行,直夸我这个活动搞得也算没白费我一番心思,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