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就是一拍脑袋,寻思着自己也整个“影视梦工厂”玩玩。看人家视频里那些酷炫的玩意儿,心里痒痒,觉得咱也能行。结果?呵呵,这玩意儿可不是光靠想就能成的。
场地?不存在的,先从角落开始
哪有什么正经地方。我就在家里那个堆杂物的角落,腾了那么一小块地儿。那叫一个乱,各种线缠在一起,背景就是我家那掉漆的墙。为了能拍点东西,我还特地去淘了块便宜的绿布,结果回来挂都挂不平,拍出来那叫一个惨不忍睹,抠像抠得我眼都快瞎了。
- 第一步:清理杂物,腾出大概两平米空间。
- 第二步:买了块皱巴巴的绿布,用夹子固定在墙上。
- 第三步:灯光?就靠房间顶灯,外加一个台灯,打光效果基本等于没有。
设备?东拼西凑,能响就行
说到设备,那更是一把辛酸泪。专业相机?买不起。一开始就用我那几年前的旧手机凑合。拍出来的画质,模模糊糊,噪点多得跟芝麻似的。后来咬咬牙,入了个二手的入门级单反,心想着这下总行了?结果发现,镜头、麦克风、稳定器……这坑一个接一个,钱包迅速瘪了下去。
软件就更别提了。一开始用免费的剪辑软件,功能少得可怜,还老是闪退。后来学着用那些“大神”推荐的专业软件,好家伙,界面复杂得跟天书一样,教程看了一大堆,还是晕头转向。导出视频的时候,电脑风扇呼呼转,跟要起飞似的,一等就是好几个小时。
拉人?比登天还难
寻思着一个人搞太累,就想拉上几个朋友一起。结果?有的听我说完宏伟蓝图,嘴上说“好好”,真要动手了,人影都见不着。有的倒是来了,瞎指挥一通,帮不上忙还添乱。真应了那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还是得靠自己一个人瞎琢磨。
有时候想拍个小短剧,剧本自己写,演员自己当,摄影自己来,后期自己剪。一个人分饰好几个角色,忙得团团转。那段时间,我对着镜子练表情,对着墙壁说台词,邻居估计都以为我疯了。
“梦工厂”的日常:混乱与坚持
我这“梦工厂”,生产效率低下得很。有时候为了一个几秒钟的镜头,能折腾大半天。灯光不对,重来;收音有杂音,重来;演员(也就是我)表情不到位,重来。简直就是个大型试错现场。
虽然过程挺折磨人的,但每次看到自己捣鼓出来的成品,哪怕粗糙得很,心里还是有点小小的成就感。从最初的一窍不通,到现在能勉强剪出个像样的片子,也算是没白折腾。
现在我这个“影视梦工厂”嘛依旧是我那个小角落。设备比以前好了一点点,技术也算是磨练出来一些。偶尔接点朋友的小活儿,或者自己拍点好玩的东西,也算是自得其乐了。要说真成了什么“工厂”,那还差得远。但这个瞎折腾的过程,确实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也看清了不少事。这玩意儿,热情很重要,但光有热情,真不行。还得有耐心,有钱,有精力,最重要的是,能扛得住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返工。
